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食品安全新国标亮相:“零添加”将被禁用

行业动态

食品安全新国标亮相:“零添加”将被禁用

阅读数:6 时间:2025-03-31 来源:admin

  “零添加”食品真的不含任何添加物吗?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避免盐、油、糖的过量摄入呢?

  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其中,消费者特别关注的“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内容都有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旨在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公众健康,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亮点一:避免“零添加”等消费误导

  “不添加”“零添加”的食品真的更健康、更优质吗?此前,部分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

  以某款果汁饮料为例,其食品标签上标注“不添加蔗糖”,但实际上蔗糖只是“糖”大家族中的一员,该饮料的配料表中可能还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并不意味着产品中不含糖,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为避免误导消费者,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将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此外,根据新标准,若食品名称中提及了某种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其含量。例如,燕窝月饼需明确标示燕窝的含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指出,新标准强化了定量标示要求,目的是规范行业乱象,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认知。

  亮点二:致敏物质需强制标示

  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食物过敏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为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此次公布的新标准要求强制标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信息。

  朱蕾介绍,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

  朱蕾表示:“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今后可以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亮点三:婴幼儿需求得到特别关注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专为患有特殊疾病或处于特殊医学状况下的宝宝定制的。本次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等6个产品类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主任方海琴介绍,新增产品主要服务于患有难治性癫痫、生长发育迟缓、脂肪酸代谢吸收障碍等特殊医学状况的婴儿,同时也覆盖了部分罕见病的婴儿群体。

  此外,新修订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也针对婴幼儿群体的特殊需求,在扩大产品品类、营养成分指标、添加糖供能比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方海琴表示:“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合理设置指标和范围,确保给宝宝的食品营养充足且安全。”

  亮点四:减少盐油糖可看营养标签

  科学选购食品,了解营养成分很重要,这就需要营养标签的帮助。

  新版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强制标示内容在原来基础上增加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同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邓陶陶介绍,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合理膳食是引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完善营养标签,方便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控制能量、脂肪、糖等的摄入。

  邓陶陶还介绍,为引导食品产业向营养化转型,促进饮食健康消费,新标准允许企业采用图形、文字等方式对营养标签进行补充说明。例如,可以使用消费者熟悉的油和盐替代脂肪和钠,用“卡”替代“千焦”,也可以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宝塔图形和核心推荐条目来宣传合理膳食和“三减”。

  亮点五:食品标签将“可听”“可播”

  如果看不清食品标签信息怎么办?以后,只需用手机扫一扫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食品数字标签,还可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

  根据新版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数字标签将逐步应用到各类食品包装上,可避免部分消费者因字体小而找不到、看不清食品标签的问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副主任于航宇介绍:“数字标签没有版面限制,食品的配料表、贮存条件、营养成分等信息将更便捷易获取。同时,也有助于丰富监管手段。”

  根据新版标准要求,对数字标签扫码后,一级页面应直接展示标签信息,不得设置影响消费者阅读标签的干扰因素,如弹窗、信息采集页等。

  保障食品安全,让标准更科学,让你我更健康!

东莞菜篮子  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