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4月17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携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安徽合肥举办了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在此次会议上,相关人员观摩了针对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害的防控作业现场,同时对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了动员与安排。
会议着重强调,切实把好病虫害防控这一重要关卡,对于夺取今年夏粮丰收而言,不仅责任重大,而且意义深远。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的监测结果以及专家们的会商分析,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江淮地区、黄淮等地依旧存在大面积流行的风险。另外,蚜虫在黄淮海麦区的发生情况相较于上年更为严重,条锈病在汉水流域、黄淮局部麦区也有可能出现偏重流行的态势。由此可见,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严峻形势。
会议明确指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以及防控的关键阶段。各个主产省份必须紧密配合、全面落实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所造成的危害与损失,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其一,要严格遵循“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组织发动工作,将防控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其二,要加大监测预警的频率,精准掌握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以此指导防控工作“对症施策”,切实提高防控的针对性与精准性。其三,要统筹合理使用中央和地方用于小麦“一喷三防”以及病虫害防治的资金,对作业任务进行细致分解,提前做好防控物资的储备工作。其四,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其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大力推动统防统治工作,有效提高喷防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确保防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其五,要组派专业精干力量,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在关键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服务,提高关键措施和防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