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于18日对外发布通知,提出要持续加大“三农”重点领域的金融供给力度,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金融供给,推动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积极支持乡村建设。
《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深化“三农”金融供给的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层次清晰、优势互补、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具体举措包括深化邮储银行代理网点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化险进程,合理确定普惠型涉农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优惠幅度。
通知强调,要全力做好金融帮扶工作,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扶持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努力提升特定群体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要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扩大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提高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此外,还要加大力度提升涉农保险的保障水平,开发推广符合涉农企业需求的财产险、责任险产品,提高农民人身保险的保障水平。
通知指出,需大力提升县乡村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县域金融资源的投入,深入服务县域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在确保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优化县乡村机构的存量网点。
通知明确,2025年要力争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持续增长,并完成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的增速目标。同时,要加强涉农领域的信用风险管理,强化涉农信贷行为的管理,提高涉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打击农村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1.88万亿元,同比增长8.9%;2025年前两个月新发放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52%。2025年1至2月,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达到0.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