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对下一阶段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重点工作思路与举措进行了部署。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工作机构以及部分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的负责同志参与了此次会议。
会议表明,自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启动以来,其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当下,名特优新工作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通过筑牢质量安全基础、深入挖掘品质优势特色、激活消费市场活力,以“三色”赋能农业,协同发力,打造优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发展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作布局已初见成效,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构建了“1 + 4 + N”的制度框架;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总量突破6000个,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质量管控更为严格,建立了“两查两评”机制;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会议着重强调,当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正处于关键的爬坡阶段,统筹好质量提升与总量扩大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三个转向”:即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从分散发展转变为集群发展、从产品认定转变为品牌培育。必须秉持“质量优先、量质并进”的原则,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科学布局为手段,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实现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
今年将重点推进三方面的任务:一是强化制度引领,筑牢质量发展的根基。加快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管理制度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二是创新评价机制,激发质量提升的动力。以科学评价体系为切入点,突破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总量合理增长。在坚守质量底线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扩大总量规模。
会议指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更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作为依托,多方协同推进的格局作为支撑,凝聚强大的发展动力。各级工作机构和评价鉴定机构要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