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至3日,全国第三届菜用甘薯产业大会以及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组甘薯早春育苗移栽现场考察活动在湖北省顺利举办。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相关专家,还有相关甘薯产业协会、企业、合作社的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旨在为湖北乃至全国甘薯大面积单产的提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别看甘薯个头不大,它却肩负着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双重使命。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专家、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杨新笋介绍,我国甘薯主产区大多采用单季种植模式,而湖北黄冈作为全国首个“双季甘薯”试点区,在推广双季种植时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茬口矛盾、移栽环节成本高、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工移栽标准不统一等。通过推广智能化农机、进行农艺适配以及政策赋能,再配套“鄂薯17号”等早熟品种,实现了农艺与农机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丘陵山区甘薯产业“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增效”的新路径,为全国甘薯主产区破解单产提升和规模化种植瓶颈提供了“湖北方案”。同时,还计划联合湖南、江西等省份共建“长江中游甘薯机械化产业联盟”,推广北斗导航无人移栽系统、智能收获分选装备。
本次活动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等单位承办。在湖北宜昌当阳市,举行了杨新笋专家工作站签约仪式,并且现场考察了甘薯智能育苗基地和精深加工生产线。
在湖北黄冈麻城市夫子河镇、红安县高桥镇举办了“甘薯机械化剪苗与移栽技术示范培训会”,现场示范了薯苗茎尖采收机、甘薯苗带式自动移栽机、甘薯手扶自走式膜上移栽机,同时演示了双季甘薯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针对农户关心的“卡苗”“坡地作业”等痛点问题,相关技术团队进行了实操演练,用智能装备来破解双季种植难题。
参加培训的甘薯种植户陈礼怀表示:“过去种两季甘薯累得腰酸背痛,如今有机器帮忙,效率大大提高了,我要把‘红安苕’种成乡村振兴的金招牌。”黄冈麻城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张登波称:“计划在麻城推广种植双季薯5万亩,把麻城甘薯基地建成全国的全程机械化示范试验区。”
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胡良龙介绍,此次演示的几款农机将在研发上持续迭代升级,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采收机进行优化,让无人化作业性能更加先进。在移栽机方面,会利用算法模型解决移栽过程中的漏苗问题。这些装备的综合应用,能够有力推动甘薯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陈沫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联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团队,针对丘陵地形和甘薯种植特点,优化机械适配性,凭借“科技之智”助力机械强农,以“匠心之志”服务产业升级,用“扎根之情”培育乡土力量,通过“专家驻点 + 技术培训 + 示范推广”等模式,为基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三农”人才队伍,筑牢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