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引活水”筑牢根基,“强保障”赋能前行: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行业动态

“引活水”筑牢根基,“强保障”赋能前行: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阅读数:3 时间:2025-04-03 来源:admin

  当下,全国范围内春耕热潮涌动。农民们争分夺秒抢抓农时、忙碌农事,此时金融助力农业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吉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早做谋划,积极开展“兴春筑基”行动。自去年10月以来,累计投放贷款已超过259亿元。这些贷款聚焦于粮食收购、农田建设、水利设施以及农资储备等关键领域,为吉林省春耕备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注入了政策性金融“活水”。

  截至2025年3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行在支持今年春耕备耕方面累计投放贷款达1447.9亿元。其中,2024至2025年度化肥储备贷款为77.01亿元;用于支持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等耕地提质增效项目的农地类贷款达到1046.9亿元;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为323.9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助力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

  金融服务农业发展,不仅有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期货市场也在助力农业稳收增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棉花期货已成为棉农稳定收入、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郑州商品交易所已在新疆设立了12个棉花期货交割库,这为新疆棉花在期货市场实现保值和销售提供了便利。2024年,郑商所通过棉花期货仓单买断式回购业务,为企业提供了12.3亿元的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棉花“保险 + 期货”模式,郑商所累计为新疆56万亩棉花、2.5万户棉农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

  近年来,“保险 + 期货”模式以小投入撬动大保障,为众多农业产业主体提供了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保险 + 期货”模式将人们熟知的“保险”金融工具与专业性较强的“期货”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相结合,借助期货市场实现价格风险的转移。

  2015年,“保险 + 期货”试点首次推出,如今已迈入第10个年头。在这10年里,“保险 + 期货”模式将保险行业的承保理赔功能与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在保障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

  从引入金融“活水”到强化农业保障,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农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东莞菜篮子  墙绘添彩庭院秀,东莞望牛墩某村焕新颜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