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刘莉华对中药材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源头,与中药质量以及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相关。近些年来,我国中药材生产实现了稳定发展。其一,药材的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达5000万亩,相较于10年前增长了一倍,较好地满足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需求。其二,生产的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2018年,农业农村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 – 2025年)》。近年来,在该规划的引领下,全国已形成东北、华中、西南等七大道地药材产区。中药材生产持续发展且布局优化,不仅保障了药材数量,提高了质量,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刘莉华指出,中药材属于特色农产品,既要注重发展以保障数量,又要优化种养模式来提升质量。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关键举措,着力推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应。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在生产布局方面,关键是要坚持适区适种,指导各地结合气候资源状况以及立地条件等区域特性,确定种植品种和产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避免各地盲目发展、无序扩大种植规模。在科技支撑方面,要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融合,支持建设中药材技术创新平台,深入开展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养技术研究等工作,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专用机具特别是采收机具的研发,提高机械化生产程度。在生产管理方面,重点是要集成组装并推广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推行规范化生态种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动中药材全过程按标准生产,加快中药材用药登记,指导科学安全用药。在产业融合方面,将继续支持建设一批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培育壮大中药材龙头企业,打造中药材特色品牌,助力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