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广东省中心镇、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清溪,积极响应省、市部署要求,以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一年又一年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清溪高质量发展带来崭新气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今年1月,清溪镇乡村振兴办牵头,联合10余个部门,对清溪镇2022年及2023年已竣工的6个乡村振兴奖补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
验收结果表明,通过推进这6个乡村振兴奖补项目建设,取得了多方面显著成效。一是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街道变得整洁有序,公共设施日益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村民生活质量实现质的提升;二是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村民对村庄治理、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认可度大幅增强,并且积极投身村庄建设,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三是示范效应明显,项目建设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还吸引了周边村(社区)的关注与学习,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攻坚三线整治,擦亮美丽乡村天际线。铁场村投入530万元实施三线下地电力迁改工程,新换架空线1068米,铺设新地埋电缆2374米,新建埋管1349米,建成电缆井36座,拆除40根8米低压水泥杆和3766米低压架空线。改造后,空中“蜘蛛网”消失不见,潜在安全隐患也得以消除,安全系数和景观品质双双提升。
精准靶向施策,激活闲置资源新动能。铁松村投入351万元开展“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工业区周边环境。通过缸厂路人行道改造,新建人行道透水砖2884平方米;对铁缸路沿线进行绿化提质,种植地被和乔木1732平方米;将水尾塅上围闲置地改造成小公园及停车位,使工业区与生活区形成有机生态间隔。
破解治理难题,畅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三中村追加投入1213万元实施道路网络优化工程,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痛点。通过对老中坑路北一街、新利街、三中富民街等道路进行提升,解决了新老中坑村民的通行难题;采用“巷道硬化 + 暗渠排水”模式完成584米巷道改造;新建一体式排涝泵站1座,增强了雨季内涝防御能力。同时实施道路路口优化工程,铺设绿化景观,实现了“路通、水畅、景美”的立体化改造效果。
多维提质升级,构建宜居宜业新图景。罗马村投资116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迭代计划,对3条主路、5条街道、10条巷道进行硬化美化。重点升级住宅区排水系统,建设生态停车场,创新利用村集体闲置用地,建成标准化网球场及文体设施,打造出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夜间照明系统更让乡村充满现代化气息。
全域统筹推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荔横村投入1400万元实施整体提升工程,推动各村小组协同发展。横湖新村新建门卫室,铺设标准化给排水、电气工程,打造具有人文元素的园林景观2000多平方米;横湖旧村进行排水、道路硬化改造及边坡造景;角岭旧村完成590米巷道硬化、排水改造和1770平方米路面硬化,樑头围旧村推进排水、园建、绿化工程,让旧村焕发出新活力。
聚焦民生需求,完善基础配套焕新颜。重河村投入345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厦塘村改造计划,重点推进道路硬底化工程与村民活动中心升级。项目对原有破损路面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同时优化排水管网;对村民活动中心的地面及墙体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后,村内道路平整畅通,雨天积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村民有了新的议事和文体活动场所,有力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
未来,清溪镇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力推进当前仍在建设的各类乡村振兴奖补资金建设项目,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编制,提升农房管控和风貌,因地制宜建设“绿美小园”,推动清溪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
来源:清溪镇农林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