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东莞常平组团帮扶显新效:“四项行动”激活内生动力

行业动态

东莞常平组团帮扶显新效:“四项行动”激活内生动力

阅读数:9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10月29日,贵州日报用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东莞常平组团与铜仁玉屏在推动东西部协作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近年来,东莞市常平组团(包括常平镇、桥头镇、谢岗镇)和贵州省铜仁市玉屏自治县,不断健全协作机制,优化协作方式,共同开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提升这“四项行动”,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着力激发当地的“内生动力”,扎实推动粤黔东西部协作迈向新高度。

提升四大特色产业 加快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帮扶是协作发展的关键所在。两地充分发挥常平组团的优势,深入挖掘本地资源,聚焦扩大种养规模、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加工效益,以现代种业为起点,推动油茶、黄桃、食用菌等绿色康养食品全产业链发展。自粤黔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共投入3425.98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了24个项目。

做专油茶产业。在生产、推广、收益等关键环节发力,投入建设资金8300余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1001.42万元。建立了全省唯一设在县级的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950余亩现代化油茶育苗基地和良种采穗圃,繁育3000万株油茶良种苗木,良种推广面积达20余万亩,培育出适宜在铜仁市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长林系列、湘林系列和黔系列等18个优良品种,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成立黔玉油茶国有投资平台公司,全链条参与良种育苗、基地建设、苗木销售、油茶精深加工等环节,已开发出30余个保健、日化、农特等油茶系列产品,有力保障了油茶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年油茶综合产值超2亿元。

做精黄桃产业。采取“稳规模、调结构、增效益、树品牌”的发展策略,借助市场化手段,使黄桃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实施黄桃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引进单轨运输机、果园专业机动喷雾机、果树修剪机等设备,提高了黄桃种植效益。结合市场对休闲零食的需求以及黄桃干口感好、耐保存的特点,投入1196万余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推动黄桃全产业链发展,建成黄桃研发中心和深加工生产车间,将黄桃鲜果速冻加工成黄桃干销售,减轻了农户销售黄桃鲜果的压力,实现了黄桃产业的延链增值。

做优食用菌产业。以贵福菌业有限公司为纽带,探索“强龙头、补链条,强品牌、提效益,稳规模、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7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培育19家经营主体,形成了以鹿茸菇、羊肚菌为主,平菇、茶树菇、木耳等为辅的规模化发展格局。在生产过程中推广全自动制棒机、全自动装袋机、食用菌烘干机等智能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益。

做强生猪产业。依托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采用“公司统一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服务和生物保健,保价回收,保障合理利润回报”的411合作发展模式,建成1座年产35万吨饲料加工厂、1个年培育16万头商品仔猪及1个年培育30万头商品仔猪扩繁场,累计发展220户300头规模以上生猪代养户(小区)。在生猪产业中应用机械化供料喂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环控自动化系统和自动清粪系统,推广120余台畜禽粪污干湿分离机,极大提升了畜牧业的科技化水平,降低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实现综合产值超7.5亿元。

培育三大产业集群 形成区域发展优势

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和粤企入黔政策红利,围绕“四+”合作模式,把集群发展作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立足各园区首位产业,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推动产业逐渐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高端轻工产业向“高”发展。依托纺织、服装、化纤、家居等数十家企业以及莞玉东西部协作标准厂房的优势,以强化高端轻工产业链为切入点,制定项目清单和目标企业清单,持续深化产业园区共建机制。2023年,引进浙江省绍兴市航骏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玉屏自治县年产10000万米布匹项目,引进广东省佛山古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玉屏自治县新型材料(珍珠棉)制品项目,引进贵州创联包装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玉屏自治县吨袋生产项目(二期)等,打造双桥高端轻工产业园。

新型建材产业初步成型。凭借玉屏丰富的碳酸钙资源优势,按照“高大上+链群配”的思路,以铜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贵州创梦联钙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配套产业发展,构建玉屏碳酸钙产业“朋友圈”。2023年,引进贵州三合原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8.5亿元建设玉屏自治县石灰矿精深加工基地,引进广东省深圳融合新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玉屏自治县新型环保钙粉项目(二期),引进江西晶富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玉屏自治县再生资源和塑料制品项目,加快推进田坪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聚“链”成群。依托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需求,积极承接大龙外溢的“补链型”企业,打造田冲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锂电池等下游延伸应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隔膜及电解液材料等“补链型”产业和铁合金产业,实现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补链扩展。2023年,引进海南黔前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省粤鑫环保等新型功能材料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园,与贵州玉屏宏森工贸有限公司、贵州大龙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就铁合金产业园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逐步构建田冲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拓展两大消费帮扶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常平组团与玉屏自治县不断探索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多元化的销售格局,助力多种玉屏特色农产品成功进入大湾区市场。

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线上对接,依托玉屏“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黄桃之乡”的品牌优势,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设计6款农产品包装,培育6个农特产品品牌,创建“玉水屏山”县域电商公共品牌,策划“侗米坊”“贵圆龙”等多个农产品品牌网络促销案例。组织东莞各类电商企业到玉屏挖掘优质产品资源,通过官微商城、淘宝、微信小程序、邮乐购等销售平台,开展玉屏农副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扩大玉屏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助推建成县级电子商务物流分拣配送中心,整合县内韵达、申通、圆通、村淘等物流快递公司入驻玉屏物流配送中心运营,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让玉屏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出省门,进入协作区学校、市场、政企单位,摆上都市市民的餐桌,续写“莞铜山海情”。

搭建线下销售平台。实施玉屏“黔货出山”产销对接项目,支持玉屏农特产品企业在广东省设立销售中心,在东莞市常平、桥头、谢岗打造5家玉屏消费帮扶专馆专区,精选油茶、黄桃、食用菌、郭家湾贡米等优质产品展示,提升玉屏农特产品在东莞的知名度。积极引导东莞市场主体采购、销售玉屏优质农副产品,对销往广东的农产品给予物流补助,推动东莞一品肉类销售有限公司、东莞鼎鑫集团、黔闲农商科技公司、东莞名代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玉屏建立稳定的供销协作和产业发展合作关系。动员社会各界通过工会福利购买、企业认购、机关饭堂团购、个人自购等方式采购玉屏农副产品。

深化三大劳务协作 促进就业增量提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常平组团和玉屏两地将稳岗就业作为农村劳动力增收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帮助更多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推动劳务协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双提升。

双向发力促就业。积极开展“点对点”组织输送、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促进劳动者就业。针对青壮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等方式引导其外出务工。在今年春节人员外出务工高峰期,通过包专车、专列等方式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帮助97名劳动力返岗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26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19场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提供6531个就业岗位。

技能培训强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针对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起重机装载操作工(叉车司机)、电工、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员、种植养殖、农艺工、菌类园艺工等实用性技能培训,推动“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大工程培训,培养本地优质技工,帮助农民工实现高质量转移就业,促进就业高效化和高质量发展。今年累计开展10期东西部协作培训,培训45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27人,举办“南粤家政班”“广东技工班”各1期。

车间建设扩就业。充分发挥东部援建帮扶车间的作用,利用社区闲置商业门面、厂房等,持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和发展。通过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引导企业向玉屏街道集聚,吸引更多创业者利用商业门面扩大帮扶车间,形成劳动密集型企业园区。目前,玉屏(不含大龙)正常运营的就业帮扶车间有9个,累计吸纳1553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256人。

来源:南方+

东莞菜篮子  2025年珠江禁渔期专项执法行动,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正式启动!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