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万江白水涡:从农田蝶变工业区的前世今生

行业动态

万江白水涡:从农田蝶变工业区的前世今生

阅读数:8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老地名宛如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历史印记,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它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轨迹,承载着市民的情感记忆。为了让市民更深入地理解区域历史文化,我们特别推出“解锁万江地名密码”地名栏目。此栏目将通过讲述地名故事,全方位呈现万江的历史、人文、风土以及民俗传说等内容,助力大家更好地了解万江。

1.jpg

  白水涡地处万江街道大汾社区,与道滘镇相邻,东江南支流从中穿流而过。相传,这里曾是一片河湖,河水清澈透明。每当潮水上涨时,河畔总会发出如漩涡般吱吱作响的节奏,故而得名“白水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水逐渐干涸,这里变成了肥沃的农田。后来,因经济发展需求,又演变成了工业区。而“白水涡”这个名字,作为地名一直流传至今。

2.jpg

  据《大汾村志》记载,大汾自古就有“银壶斟酒入金怀”的美称。放眼望去,汾溪河静水流深。其南支流包含新旧宁基两条涌口,北支流以西有白水涡、牛涡、流涌尾三涌,中段则有青云、种德、连步三座桥。其中,横跨南北的白水涡支流,其水质的清澈得到了众人的普遍认可。

  20世纪50年代,大汾的农田涵盖大洲、白水涡、黎旗尾、中岳洲、上福、逢北洲、下柳埗、担杆洲、琴时涡(蟾蜍涡)、鲶六洲、北路洲(北洲)、杜上。白水涡高地上先后有“广兴”“合兴”“大兴”三座砖窑,这些砖窑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在当时可谓红极一时。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经济办厂,白水涡的农田逐渐被平整,砖窑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段过往记忆。如今的白水涡,已不再是曾经的那片河湖,也不再是农田和砖窑的聚集地,而是变成了工业区。只有偶然发现的蚬壳、螺壳等,才会让人忆起它曾经的模样。

3.jpg

  尽管白水涡早已不见昔日的湖光水色,但那份清澈的记忆仍深深印刻在万江人的心中。何洪桂是大汾人,也是广东俊一锦鲤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一锦鲤”)的负责人。他回忆,小时候的白水涡是一片农田,那里水清鱼跃。每到夏季,他便会和伙伴们来到白水涡边,赤脚戏水,捉鱼摸虾。

4.jpg

  或许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份清澈与欢乐,让何洪桂对养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6年,何洪桂多次前往日本考察,引进当地的锦鲤及各类设备,学习先进技术,为创办养殖场做准备。2008年,何洪桂在东莞市道滘镇小河村创办了广东俊一锦鲤养殖有限公司。2014年,在大汾社区的协助下,何洪桂在白水涡桥附近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农田,将荒废的鱼塘改造利用,办起了中国彩鲤繁育基地,实现了他返乡创业的梦想。

5.jpg

  走出俊一锦鲤,在马路对面有一个无名花场。步入其中,能感受到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田园气息。花场里,花农们辛勤劳作,浇水、施肥、修剪,用勤劳的双手培育出一片片美丽的花海。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五彩斑斓,香气四溢,与白水涡桥上奔腾不息的车流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两个不同的世界,却又和谐地共存于这片土地之上。

6.jpg

  白水涡的变迁,是万江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昔日的河湖到农田,再到如今的工业区、养殖区,这片土地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而那份清澈的记忆,将永远镶嵌在万江人的心中。

  来源:魅力万江

东莞菜篮子  凤岗对标大湾区明星村,绘就绿美乡村崭新画卷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