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今,全国范围内的春耕备耕工作正陆续拉开帷幕。
通常而言,春季农业生产主要包含春耕、春播和春管这几个方面。其中,春耕指的是在春季作物播种之前完成的农田耕作;春播涵盖的作物范围较广,既有水稻、玉米、春小麦等粮食作物,也包括马铃薯、花生、大豆、棉花等其他作物;春管则是指作物出苗之后进行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中耕除草等一系列田间作业。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赵秀兰介绍称,南方地区的春耕春播期大多集中在3月至4月上旬,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4月份,而东北地区的春播工作则要持续到5月上中旬才能全部完成。
那么,今年春耕春播期间的天气形势究竟怎样呢?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高级工程师赵运成表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水平或者偏高,中东部地区的降水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态势,从整体来看,春季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的产量形成以及春耕春播工作的开展。”
粮食生产既离不开“人努力”,也需要“天帮忙”。专家指出,由于各地春耕春播的节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气象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日前,中国气象局正式启动了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工作。国家气象中心针对冬小麦、油菜、设施农业等开展了伴随式气象服务,并发布了各项预报产品。
在海南,大部分早稻目前正处于分蘖期。海南省气候中心依托“海南农气”App,及时为农户提供实时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以及农事气象建议,同时还依托多光谱无人机开展实时农业气象监测工作。
在广东,早稻春播已经正式开始。广东省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紧密协作,研发了全链条遥感产品,加强了气象干旱的监测预报工作,并组织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为保障农业用水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产粮大省河南,气象部门发布了小麦春季管理气象服务指导意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生长阶段的小麦提供了详细的田管策略,并且开展了小麦春季冻害、干旱灾害指标与监测预警试验。
据了解,为了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了土壤墒情和灌溉预报工作,新增了中长期格点预报产品,加强了农用天气预报格点产品的应用。同时,还组织专家开展了“贴近农田、贴近农户,询问需求、询问效益”的接地气行动,强化了科普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