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水”节气即将来临,我国夏粮主产区的春耕备耕以及田间管理工作正逐步有序开展。农业农村部最新的农情调度情况表明,当下,夏季粮油的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已陆续开始返青,冬油菜也进入了蕾薹期,整体长势均优于常年水平。
春季时间短暂,农事活动刻不容缓。春节刚过,甘肃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苏山供销社负责人马尚福便像往年一样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今年我托管了1000亩土地用于种植玉米,采用的北斗导航农机装备能够实现全自动耕、播、覆膜、打药等操作。在精准农业机具的助力下,玉米亩均种植密度达到8000至9000株,亩产玉米约2400斤,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增产了20%。”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种粮能手,马尚福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今年以来,各地区和各部门积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充分激发农村的各类要素和主体活力,为广袤的田野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几天,农技人员白玉龙正深入走访,查看春耕墒情、农资储备情况以及农业设施的保养状况,并指导像马尚福这样的农户为春耕春播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要针对今年田地的具体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为农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春耕计划。”白玉龙介绍道,近年来,省农科院的专家会在重要农时深入种植一线,对水肥施用模式进行调整和规范,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甘肃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296.11万吨,相较于上一年增加了23.21万吨,增长率为1.82%。在连续5年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的基础上,再次创下新高,实现了“六连丰”。其中,夏粮产量为347.15万吨,比上一年增加了3.53万吨,增长幅度为1.03%。
为了确保今年夏粮能够获得丰收,近日,甘肃省印发了《2025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明确了2025年的关键目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60万吨以上,油料种植面积达到408万亩,大豆种植面积为91万亩。各市州将承接细化后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层层落实责任。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现象的发生;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盐碱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从工程、农艺、管理等多个方面推进节水农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稳定玉米、马铃薯良种的生产规模;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提高单产水平;搭建科技协作平台,强化科技装备的支撑作用;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有效防控病虫害;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并积极开展节约行动。每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单位,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力落实。
从全国范围来看,夏粮产量在全年粮食总产量中占比达到1/4。我国的13个粮食主产区以及800个产粮大县,其中13个主产区的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是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供给的关键所在。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信息处处长朱娟表示,要指导各地根据农作物的苗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分类管理,促进苗情向好转化升级,努力做到应播尽播,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确保夏季粮油丰收对于全年粮食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5个工作组,分别前往10个粮油主产省份,深入田间地头,详细调查小麦油菜的苗情长势、粮食价格、种植意向以及农资下摆等情况,指导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苗情状况加强春季田管工作,切实防范春旱、“倒春寒”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不误农时地抓好春耕春播工作,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