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时,乡村全面振兴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需进一步稳固,达成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目标,乡村人居环境要有明显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要更加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持续提升;东部发达地区以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的乡村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要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聚焦提升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
此次印发的《规划》是我国出台的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那么,《规划》有哪些突出亮点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解读。
专家指出,《规划》着重强调了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这一要点。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农民的收入构成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主要的增长动力。为了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规划》提出要加大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力度,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表示:要把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好、健全起来,完善一些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等。从供给端来说,要支持企业开发更多适合农村市场的消费品。同时,要解决农村消费市场环境的问题,让农民消费没有后顾之忧。
明确9项重点任务,实施多项新行动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怎样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呢?此次印发的《规划》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下面我们来听听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的解读。
《规划》明确了包括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等在内的9项重点任务。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粮食产能稳步迈上1.4万亿斤的台阶。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邱天朝表示:下一步,要顺应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大趋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抓好《规划》的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