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传来消息,该中心在生猪种业、绿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这三大核心领域成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为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2021年3月获批成立以来,中心精准瞄准我国生猪产业长期存在的诸如生得少、死得多、长得慢、污染重等棘手难题,将靶向聚焦于种质资源开发、绿色高效养殖技术、重大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环节,持续深入开展攻关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重要进展,切实推动生猪产业发展迈向了新的台阶。
种业创新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濒危猪种重获生机
在生猪种业这一关键领域,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勇挑使命,积极主动作为。该中心率先成功构建起目前国内体系完善、覆盖全面的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并且打造出国内规模最大、存储能力最强的地方猪遗传资源冷冻保存库,为地方猪种的保护与传承筑牢了坚实的根基。中心开展了抢救性保护工作,让罗盘山猪、渠溪猪等濒危地方猪种得以保存;重新发现了已被宣告灭绝的内江猪豪杆嘴类群;还将处于“濒临灭绝”边缘的五指山猪的保护等级提升为“安全”。与此同时,中心深入开展技术研发创新,成功开发出猪表型智能测定技术、猪肉质风味感官评价体系等10余项前沿新技术,构建起优质荣昌猪生产繁育体系,并且成功培育出海聆1号、山下黑猪、乡下黑猪、龙民黑猪、天府黑猪等5个具有优良性状和市场竞争力的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库,为生猪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
绿色养殖成效显著,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轮驱动
在绿色高效养殖领域,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同样成绩斐然。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建立起科学精准、高效实用的猪精准营养配方技术体系,为生猪养殖提供了更为合理、精准的营养供给方案。同时,中心大胆创新,成功攻克了非粮饲料资源菌酶协同发酵关键工艺技术难题,创制出腺苷七肽、超级葡萄糖氧化酶、淫羊藿提取物等5种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有效提升了饲料的转化利用率和养殖效益。此外,中心积极研发养殖粪污净化处理和还田利用技术,成功推出5套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的技术方案,并且因地制宜,建立起适应西南丘陵地形复杂特点的精准高效种养循环模式,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和负面影响,真正做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双轮驱动,为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疫病防控成果丰硕,为健康养殖提供坚实保障
疫病防控工作一直是生猪养殖产业的关键所在,国家生猪创新中心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由中心自主研制的猪伪狂犬病变异株活疫苗成功获得新兽药证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为生猪疫病防控增添了有力的武器。同时,中心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个中等体型实验用猪新资源——“重牧实验用荣昌猪”,并繁育形成了SPF荣昌猪核心群,为生猪疫病防控研究提供了优质、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此外,中心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创新,成功开发出可逆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猪肺泡巨噬细胞等6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产品,进一步完善了生猪疫病防控的技术手段和产品体系,为生猪健康养殖筑牢了坚实可靠的防线,有力保障了我国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和养殖效益的稳步提升。
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心将坚定不移地持续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全方位强化人才团队建设与平台支撑能力,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赋能生猪产业发展,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助力我国生猪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