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中国畜牧业协会负责人回应进口牛肉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相关问题

行业动态

中国畜牧业协会负责人回应进口牛肉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相关问题

阅读数:3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12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牛肉开展保障措施立案调查。记者围绕进口牛肉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牛肉进口总体情况如何?
  答: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牛肉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由于国内外牛肉价格存在较大差距,这刺激了牛肉进口量持续攀升。2013年时,我国牛肉进口量不足30万吨,到2023年,进口量已达274万吨,增长了8倍有余,占国内牛肉产量的36.4%,牛肉成为当年进口规模最大的肉类产品。在国内肉牛产业处于严重亏损的情况下,2024年以来牛肉进口量更是大幅增加,1 – 11月进口量达到260万吨,同比增长4.3%。
  问:牛肉大量进口对国内肉牛养殖有什么影响?
  答:自2023年6月起,进口牛肉单月进口量连续18个月超过20万吨,这对国内养牛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冲击。在国内肉牛养殖行情本就十分低迷,大部分养殖场户处于亏损状态的情况下,大量进口牛肉的冲击无疑是“雪上加霜”。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养殖场户大面积亏损,影响农民收入。在进口牛肉的冲击下,国内牛肉和活牛价格急剧下跌。目前,牛肉价格已降至近5年最低水平,活牛价格更是跌到近10年的最低点。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出栏一头肉牛平均亏损1600元以上,且连续8个月亏损超过1000元,超过65%的养殖场户处于亏损状态。同时,许多养殖场户是通过贷款养牛,牛卖不出好价钱,贷款就难以偿还,即便勉强偿还,也会负债累累,不少养殖场户不得不退出养牛行业。更为严重的是,母牛被大量出售屠宰,影响产业安全。行业反馈,牛肉过度进口已对我国肉牛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在一些主产区调研时发现,当前犊牛价格甚至抵不上母牛的饲喂成本,部分地区母牛按斤低价出售,不少有繁殖能力的母牛被送进屠宰厂。据监测,当前基础母牛存栏量较2023年6月的历史高点下降超过3%,今年1 – 11月份新生犊牛同比降幅超过8%。肉牛生产周期长、繁殖效率低,一旦基础母牛产能大幅下滑,至少需要4 – 5年时间才能恢复。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优质基础母牛群体将面临萎缩,动摇肉牛产业的根基。因此,行业强烈呼吁国家对进口牛肉采取管控措施,以保护农民生计和产业安全。这也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举措。商务部此次公告的发布,对国内肉牛产业起到了稳定预期的作用。

东莞菜篮子  市农技“轻骑兵”走进洪梅镇第二小学
标签: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