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害虫体内有一种特殊蛋白质,它和农药抗药性有着直接关联。该研究成功揭示了这种蛋白质在昆虫体内转运脂质以及外排农药的完整过程,为研发新型绿色农药、有效攻克抗药性难题提供了全新方向。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2月24日24时左右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在线发表。
目前,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问题愈发严重,这对全球粮食供应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研制高效、生态友好且低抗药性的绿色农药成为了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研制绿色农药的关键在于找到对人畜安全的绿色农药分子靶标,这就如同瞄准害虫射击,得在害虫身上找到能一击致命的靶心。”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教授杨青说道。
在寻找“靶心”的过程中,杨青团队有了重要发现。他们发现昆虫体内存在一种具有转运功能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仅存在于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中,在人类、脊椎动物和植物体内并不存在,所以它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理想的农药分子靶标。
杨青团队选取全球性害虫赤拟谷盗(俗称“面粉虫”)作为实验对象,深入解析了这种转运蛋白质在昆虫体内转运脂质和外排农药的整个过程。“这意味着,要是能够抑制这种转运蛋白质的功能,就相当于打破了害虫的表皮防御屏障和解毒机制。”杨青表示。基于此,杨青团队成功找到了能够抑制这类转运蛋白质的小分子抑制剂。
杨青透露,接下来科研团队将加快绿色农药的研制进程,努力降低制药成本,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该研究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