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我国西南一二季混作区跃升为最大马铃薯主产区

行业动态

我国西南一二季混作区跃升为最大马铃薯主产区

阅读数:24 时间:2025-05-24 来源:admin
  本网消息,5月19日至21日,以“马铃薯产业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重庆市巫溪县盛大召开。此次大会诚挚邀请了全国行业专家以及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谋划全方位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大计。
  据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黎平介绍,伴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我国马铃薯生产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生产效率也在持续提升。自2009年起,马铃薯单产连续14年实现增长,累计增幅达38%。同时,马铃薯主产区逐渐向西部聚集,西部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75%,总产量约占68%。其中,西南一二季混作区种植模式丰富多样,能够实现周年生产,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分颜色、分品级的优质鲜薯在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消费市场中成为了一大亮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将是作物生产的核心工作。随着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加工导向日益增强,马铃薯既适合作为粮食、蔬菜,又适合加工的美食属性,以及薯花烂漫的观赏性,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分享国外智慧农业的前沿技术,为我们描绘了马铃薯智慧生产的未来蓝图;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作了题为“彻底端牢中国饭碗和食品加工”的报告;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董莎萌教授分享了晚疫病对马铃薯的危害机制,并针对有效防控、降低损失提出了科学建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陈小平研究员分享了花生转化基因组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为马铃薯相关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张春芝研究员分享了马铃薯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以及重要育种性状基因的新发现,为马铃薯品种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杨德秋研究员作了“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现状与痛点分析”的报告,针对丘陵山区的地形特点,深入分析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景琦阐述了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的重要性,以及该制度在保障马铃薯种子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供应链农业副总监胡侃针对产业强链补链,介绍了公司通过完善供应链体系,实现马铃薯从田间到餐桌高效转化的经验做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利剑分享了当地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经验与做法。
  本届大会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办,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巫溪县薯菜产业协会承办。大会邀请了9位知名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42位马铃薯行业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专题报告。同时,安排了遗传育种、栽培与植保、种薯繁育与采后处理、产业发展和智慧农业5个专题研讨会。此外,还组织代表观摩了全国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田、马铃薯初加工展示基地以及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让代表们实地感受巫溪马铃薯产业在品种研发、技术推广、电商赋能和加工升级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
东莞菜篮子  农业农村部开展“三农”政策宣讲报告会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