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漫山的竹林随风摇曳生姿,这里享有“中国竹笋之乡”的盛誉。每到收获时节,村民们虽因竹笋丰收而喜悦,却也为堆积成山的笋壳犯愁。广东绿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肖鑫表示:“家乡每年大约产出10万吨竹笋,随之会产生6万 – 7万吨笋壳。以往村民处理这些废弃笋壳的方式较为简单,给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一直是地方经济发展中让人头疼的难题。”
如今,在东莞揭阳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以下简称“莞揭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曾经被视作负担的笋壳摇身一变,成了“金壳子”,催生出高附加值的红松茸产业,还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与此同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锦盛酱油在帮扶协作下重焕生机,从乡村小作坊迈向国际大舞台。这是莞揭两地携手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精彩诠释。
废弃笋壳变身致富密码,莞揭帮扶协作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揭阳市埔田镇地处小北山腹地,山地广袤,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埔田竹笋,也让此地荣获“中国竹笋之乡”的美名。
几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林肖鑫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业,这一选择让父母难以理解。林肖鑫说:“父母花了很多时间走出乡村,不明白我为何还要回来种田。”但在他眼中,这片土地蕴含着无限的发展可能。
目前,揭东区的竹笋种植面积约达5.23万亩,是广东省重要的竹笋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埔田镇麻竹笋种植面积超过3万多亩,年产量超10万吨。
林肖鑫称:“我的家乡是中国竹笋之乡揭东埔田,竹笋产业规模庞大,产量约10万吨,这意味着每年会产生6万 – 7万吨的笋壳。”过去,埔田村民处理废弃笋壳的方式简单粗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林肖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和团队曾尝试将笋壳加工成有机肥料,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他并未满足于此。
在莞揭指挥部的悉心指导下,他们找到了一条更优的发展路径,将竹笋笋壳发酵制成红松茸的种植基料,持续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如今走进埔田镇的种植大棚,拨开层层叠叠的废弃笋壳,饱满紧实的红松茸正破土而出。这里的空气常年弥漫着竹林的清香,山泉水顺着沟渠蜿蜒流淌,昼夜温差恰到好处,为红松茸营造出天然的生长温床。
林肖鑫介绍:“这些菌种可不一般!是中国科学院教授团队专门改良的,我们种出来的红松茸,不仅营养价值高,闻起来也比普通品种香得多。”
漫山遍野的废弃笋壳摇身一变,成了天然的养料。当笋壳的纤维被菌丝充分分解,长出的红松茸带着这片笋乡独有的山野韵味,咬上一口,脆嫩香甜,还散发着淡淡的山药味,深受食客喜爱。
在红松茸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收新一季的红松茸。一位正在分拣红松茸的农户笑着说:“以前竹笋收完就只能去打零工,现在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一组数据显示,通过绿畅农业的创新经营模式,本地农户在传统竹笋种植的空窗期每月可增收4000元,年增收达2.4万元。同时,该模式带动当地直接就业岗位63人,间接就业岗位230人,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林肖鑫说:“农业不是最后一条退路,而应该是一条崭新的出路。”这句话道出了他投身农业的初心与信念。2025年,这位笋乡追梦人的坚持终于得到回报——在揭阳市兴乡青年创业大赛现场,林肖鑫的“青年妙手——点壳成金”项目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大赛一等奖。
2024年新一轮莞揭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在莞城驻揭东工作队的协作下,他的团队正筹备红松茸深加工产品,如红松茸酱油、红松茸精、红松茸蚝油等调味品系列,预计今年7月份计划推出红松茸预制菜,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同时还将打通商品销售渠道,未来将逐步向永旺、天虹等大型商超供货。林肖鑫表示:“我们要让揭阳的山货,走上更多城市的餐桌。”
莞城驻揭东工作队张玉婷表示:“工作队着力整合揭东土特产资源,现已打造‘揭东尚品’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携手莞城搭建展销平台,打开农特产品销路,进一步提升‘揭东尚品’的传播力和知名度,推动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走进莞城,为莞揭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谱写莞揭合作共建新篇章。”
百年酱油重焕“新生机”,莞揭帮扶助力锦盛酱油“入莞融湾”
80岁的村民陈老伯前来买酱油,他说:“从我爷爷那辈起,我家的酱油都来他家买,味道一如既往地鲜香可口。”他回忆,家里出门在外的儿孙辈每次回到老家也会买上几箱锦盛酱油带走,因为习惯了“家乡的味道”。
揭阳市锦盛食品有限公司、揭阳酱油酿造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黄桂盛笑着说,锦盛酱油之所以能吸引像陈伯这样的一大批“忠实粉丝”,在于他家几代人始终坚持古法酿造技艺,坚守“酱心”传承百年风味。锦盛酱油始创于1911年,至今已逾百年,现已被认定为“广东老字号”,是揭阳市五个上榜品牌之一。
一碟酱香飘万里,百年传承古早味。尽管锦盛酱油有着百年的良好口碑,但也面临着“甜蜜的烦恼”,其影响力仅局限于周边村落,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其了解甚少,销售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转机来自千里之外的东莞。在莞揭对口帮扶协作中,莞城街道 – 揭东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揭东区工作队”)的队员,为锦盛酱油量身定制了“出圈计划”!
张玉婷化身带货主播,让锦盛酱油走进直播间,吸引年轻网友下单,消费帮扶协作成效显著;产品换上“揭东尚品”新包装,在莞城推介会上亮相,成功实现“入莞融湾”;大湾区商超货架上,文创礼盒让老酱油变身时尚“新国货”;就连锦盛酱油的古法酿造工坊,也将改造为乡村振兴示范点的酱油博物馆。
黄桂盛说:“搭上文旅这趟快车,我们找到了发展新路子。”锦盛酱油的摊位开进了东莞“最岭南”文化馆的鸿福桥市集。
黄桂盛掰着手指算:“光今年就在东莞参加了七八场展销会,卖出去很多农产品。自从和东莞结对子,不仅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的困难,还给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支持。”说起未来,他眼睛一亮:“就想多在东莞交些朋友,找些新门路,把这老字号做得更红火。”
在文旅兴农方面,莞揭指挥部组织揭阳企业参加“最岭南”文化馆鸿福桥市集、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2024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等活动,举办“莞揭同心 香玉美好——莞揭双城记专场活动”,以音乐畅享会、创演秀、文化创意市集等形式,推动两地文化交流合作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大提高了揭阳城市名片的知名度。
莞揭帮扶协作结硕果,食博会订单创新高
美味营养的红松茸、清香醉人的五房炒茶、酸甜开胃的糖醋橄榄……在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三届中国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和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下称“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上,莞揭指挥部携当地特色农产品精彩亮相。
林肖鑫表示:“红松茸酱油今日在食博会上首发上市!市场反响非常好。已经有德国客户前来询问。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培育技术,将废弃笋壳转化为红松茸的优质培养基。再经过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酿造工艺,最终制成这款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红松茸酱油。”
莞揭指挥部真抓实干,组织广东绿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0多家揭阳企业参展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让这些曾经“藏在深巷无人识”的乡土好货,走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更登上了国际展台,让世界品尝到中国乡村的独特风味。
莞揭指挥部通过“展销中心 + 配送中心 + 电商基地”模式,三管齐下为揭阳农产品搭建起直通湾区的“快车道”。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盘活了当地特色产业,更让揭阳味道香飘四海,真正实现了从“土特产”到“国际范”的华丽转变。
“这是我们揭东炒茶,文火慢炒的工艺让茶性转温……”展区一角的直播间里,东莞理工学院的学生主播正卖力推介特色农产品。现场炒茶表演香气四溢,吸引观众纷纷扫码下单。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则通过趣味互动,生动展示农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
揭阳企业负责人兴奋地说:“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据统计,展会期间“莞揭优品”线上线下订单突破700万元,创下历届最佳。揭阳企业和东莞驻揭阳帮扶协作工作队现场签订采购合同达690万元。
为促进莞揭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走深走实,莞揭指挥部接下来将全面实施科技强农、贸易富农、文旅兴农“三大工程”,助推优质农产品“入莞融湾”,打造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强化“基地 + 农户”“公司 + 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加快打造和培育一批试点示范镇村,形成培育梯队,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