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耕春管的重要时节,全国各地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高效且有序地推进着各项春耕春管工作,为实现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各地的冬小麦纷纷进入田管的关键时期。河北有3300多万亩冬小麦开始拔节生长。在邯郸地区,当地借助智能灌溉物联网系统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同时配合一体化设备,农户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就能实现远程精准的灌溉施肥,开展科学的农业作业。截至目前,河北全省已有81个县(市、区)建设并应用了此类智慧农业系统。安徽有4300多万亩冬小麦即将抽穗。在阜阳的高标准示范田内,大型自走式喷雾机来回穿梭作业,不到三小时就能够完成800亩麦田的施肥灌溉任务。今年,安徽将投入各类农机具120万台(套),以此保障春耕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南方的早稻生产进度正在不断加快。广东1307万亩早稻的插秧工作已接近九成。在清远大连村的千亩稻田,通过采取优选稻种、合理密植等一系列措施,预计每亩地可增产10%以上。在浙江温州,新一代植保无人机仅需十分钟就能完成十多亩早稻种子的飞播工作,不仅效率大幅提升,还能节省60%以上的人工成本。
各地的育种育秧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山东投入了4.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种业研发、精深加工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位于青岛的一家鲜食玉米育种研发基地,依托先进的生物育种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年三季”“一季两茬”等鲜食玉米品种,平均每亩可为种植户增加约1000元的收入;在黑龙江北大荒的智能化育秧基地,新引进的立体育秧设备进行多层次循环运转,能够让水稻秧苗充分接受光照,秧苗整齐率达到了95%;在辽宁铁岭,装有自动控温和喷灌系统的育苗大棚能够显著提高秧苗的抗病虫害能力。目前,辽宁省水稻育秧面积达到3.2万亩,已完成计划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