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建了大豆病虫害防控协作组,对研究所内大豆病虫害防控方面的科技创新力量进行整合,施行跨创新团队、跨创新任务的协同联动机制,集中发力,通过“有组织科研”系统性地推动大豆病虫害防控科技创新。
这一消息是记者于4月8日从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北京举办的大豆病虫害防控协作组启动会上了解到的。
据悉,“有组织科研”是指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方式来推进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宴辉举例说明,植物保护研究所目前有40多个创新任务,其中27个创新任务具备大豆病虫害防控的工作基础。以往的研究工作较为分散,各团队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如今,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大豆病虫害防控协作组,有望提高我国大豆病虫害防控科技创新水平和影响力。
病虫害是严重威胁大豆产能的关键因素。据统计,我国大豆生产中已知的病虫害种类接近500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大豆产能的提升。在我国,大豆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通常在15% – 30%,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收。
陆宴辉表示,植物保护研究所将以成立大豆病虫害防控协作组为开端,全面汇聚人才队伍和科技资源要素,扎实推进研究所在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领域的“有组织科研”,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