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分临近,春耕春管进入关键时期。3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栏目,播报了3月下旬全国主要农区土壤墒情预报以及主要农事建议。此次墒情预报首次登上央视平台,这充分彰显了全国农技中心的基础性公益性职能,是墒情监测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墒情监测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的关键标志。本次墒情预报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与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共同指导,由全国农技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合作推进,国家农业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撑。
全国农田墒情监测是全国农技中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公益性职能。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的指导下,全国农技中心和各级土肥水技术推广部门全力以赴推进该项工作。从最初的空白起步,从北方地区逐渐拓展至全国范围,监测方式也从人工监测转变为自动监测,历经20多年的发展,全国主要农区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实现了规范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制定了标准化的技术方法和操作规范,建成2500多个自动监测站点,初步形成了全国监测网络,还开发了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平台,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用户信息的实时共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每年采集数据达12万次以上,印发测墒灌溉指导意见600多期,发布简报/报告4000多期(次)。指导农户采用适墒播种、适水种植、选择抗旱品种、调整种植结构、集雨蓄水、覆盖保墒、浇好关键水等抗旱节水技术措施超过4亩(次),支撑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到1.7亿亩,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种植方式从粗放的水肥管理模式向精准定量的现代灌溉施肥模式转变,为保障作物减损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