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全省专题培训班为何选址东莞开班?

行业动态

全省专题培训班为何选址东莞开班?

阅读数:7 时间:2025-03-21 来源:admin

3月20日,广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动员暨农业文化遗产专题培训班在东莞正式开班,省内21个城市的农业农村部门有关分管领导齐聚一堂参加培训学习。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对东莞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利用工作上所取得成果的高度肯定。

广东着力保护传承岭南农耕文化

今年,《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央一号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组织开展农耕文化资源调查,积极推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工作,实施‘农遗良品’优选培育计划”。在2025年农业农村部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十项重点工作中,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农耕文化展示传播以及加强优秀农耕文化作品创作这三项工作都与农耕文化紧密相关。

岭南地区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地域特色十分鲜明,是中华农耕文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目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广东虽已“落地生根”,但尚未达到“遍地生花”的阶段。与浙江等先进省份相比,广东在遗产数量、机制建设以及资源挖掘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缩小差距,对标先进省份,广东加速破局。今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继续将岭南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范畴,扎实推进全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通过此次普查,准确掌握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基本情况、分布状况以及濒危程度,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正值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期。在东莞举办此次培训班,一方面是因为东莞在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便于全省兄弟城市相互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东莞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此外,培训班邀请的授课老师均为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理论造诣高深,而且实践经验丰富。通过培训交流,有助于挖掘出更多具有岭南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

东莞传统农业产业焕发新活力

作为世界制造名城,东莞高度重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东莞深入挖掘荔枝农业文化遗产各方面的价值,以创建国家级岭南荔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荔枝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打响了荔枝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

在东莞,荔枝种植尤为注重技术的继承创新和新品种的培育。东莞选育出的荔枝新品种占全国新选品种的六分之一,全市优质荔枝占比超过85%,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1月,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东莞)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1月,更是顺利入选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作为全国知名的荔枝产区,东莞高位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途径。东莞编纂了《东莞荔枝》专著,使得莞荔品牌的知名度愈发响亮。东莞从过去的农业大县成功发展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成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挑大梁的经济大市。同时,东莞还走出了一条工业和农业并存、都市和田园互映、居民和农民共荣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中,东莞始终坚守农业传统,积极挖掘、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使得荔枝、香蕉、莞香等传统农业产业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前,东莞正充分利用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东莞)以及“高端荔枝出东莞”这一金字招牌,努力将小荔枝打造成富民兴村的“幸福果”“致富果”,其经验做法具有较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专家声音

  华南农业大学赵飞:突出岭南特色项目,挖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工具、是抓手、是理念,而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才是最终目的。当前,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3月20日,在广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动员暨农业文化遗产专题培训班上,农业农村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课题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赵飞现场讲授“我省重要农遗申报的若干注意事项”。

“‘农遗’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精粹,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赵飞详细分享了历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与认定情况。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批准比例有所波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申报赛道异常拥挤,竞争十分激烈。

那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赵飞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高度重视申报材料的学术质量,在选定遗产主导要素时,应减少对“特产”“非遗”“文物”的考虑,更多地关注“传统农业系统”,内容要着重展示出“地方性”的农耕智慧和乡土文化;二是要突出具有岭南特色的项目,广东农耕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既保留了古南越遗传,又深受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岭南特色”往往是申报的“加分项”。

当然,申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非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的唯一途径。赵飞特别提醒,当前可以在农耕文化资源的普查、科普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多做探索、多下功夫。

东莞菜篮子  樟木头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进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行动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