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之一,东莞市常平镇桥梓村秉持“3+3+5”工作思路,积极规划建设新村拓展区、农业生态区、核心文化区这三大特色发展片区。同时,着力推进桥城高新产业园“工改工”、桥梓路升级改造、“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3个典型项目。此外,全力推动落实人居环境精细管理、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和谐治理格局构建、红色文旅品牌打造、惠民便民服务提升5项任务行动,加快打造人居环境和美、产业蓬勃发展、红色底蕴浓厚的美丽乡村。
以“百千万工程”为主抓手 激发发展新动能
桥梓村创新运用“集体自改+引入企业代建”模式,投资6亿元推进桥城高新产业园项目建设。成功将厂房面积从8.94万平方米扩大至21.51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建筑已竣工并通过验收,该村正积极开展企业引进工作,推动企业入驻园区。
与此同时,桥梓村加快推进上沙头“邦口”地块及旧周氏地块“工改工”现代产业园的规划调整。计划收储并升级产业用地118亩,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以文赋能建设和美乡村 成功创建省“美丽庭院”特色村
桥梓村依托独特的爱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廉洁家风底蕴,选取村祠堂古建筑及周边约4000平方米的旧区,以“一带(‘美丽庭院’示范带)、两巷(爱莲家风文化巷与乡风文明巷)、三馆(爱莲文化家风馆、村史文化馆、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为核心布局。通过深度融入人文元素、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作用、组织志愿服务积极参与以及开展多重结对帮扶等多元化举措,精心打造出具有爱莲家风特色的“美丽庭院”景观。
目前,桥梓村已成功推动约800平方米院墙建设爱莲家风文化巷与乡风文明巷,培育了20个“美丽庭院”示范户,高标准建成儿童公园及“花卉超市”,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绿美动能”。
文旅精妙融合 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桥梓村依托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的融合示范点,结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多举措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一方面,该村持续加大对文旅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投入80万元新建面积约460平方米的村史文化馆,集中展示周敦颐文化、村落发展沿革、红色文化和耕读传家文化。以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红色祖屋”为核心,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潜力,投入超800万元精心打造中共东莞县委旧址陈列馆、爱莲广场、文昌阁等景点,构建集“爱莲—爱廉”文化教育功能与红色旅游于一体的地标。
另一方面,桥梓村举办“廉洁文化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美术书法摄影联展”,深入推进“一镇(街道)一品牌”廉洁文化创建。整合古村落建筑群的历史文化资源,合理规划游览路线,推出“周氏童生”小导游培训计划,举办文昌阁开笔礼,并持续开展新春粤剧表演、春节醒狮巡游等活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新路径,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乡村文旅精品示范村。此外,该村拥有5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东莞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其中周氏宗祠为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
接下来,桥梓村将继续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明确目标、积极作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推动产业融合更加深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全面的乡村振兴格局,为常平乃至东莞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桥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