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村片区是指那些具备地理相邻、产业相融、文化趋同等条件的多个行政村。通过构建资源统筹、产业协同、设施联配、服务共享、利益相连的整体运营机制,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地区。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关于做好典型村片区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会对入库储备项目以典型村片区培育的方式给予支持。同时,该通知还要求各地进一步摸清片区农村集体“三资”、市场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基础等情况,建立工作台账,以此夯实片区内各村的培育基础。
依据《东莞市清溪镇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线成片项目建设方案》,此项目涵盖了镇内的铁场、长山头、清厦、土桥、铁松、三中、青皇和重河等8个村。项目的定位为“诗画山水·智美清溪”乡村振兴示范带,以该示范带作为典型载体,充分展现清溪的产业发展美、自然生态美、客家人文美、田园硕果美和乡建人居美。
示范带通过打造好客小镇、石马画廊、鹿鸣溪畔、红桥印迹、麒麟舞动、禾雀花开、银瓶林韵、智创融湾等8大乡村振兴代表节点,提炼出一条主线,将城镇中心的主要建设成效串联起来,打造出鲜明的示范带主轴。同时拓展特色游环,向东、东北方向链接特色资源,充分彰显清溪乡村的独特魅力,构建起“1示范带主轴、1示范带游环与8大乡村振兴代表节点”的“1+1+8”空间格局。
一、好客小镇节点
该项目位于铁场村,面积约735公顷。其一,通过编制村庄规划,对现有耕地等用地布局进行统筹,合理布置用地指标和规模,保障农业产业配套用地、文旅项目配套用地、旅游居住配套用地等,以此提高项目落地的可实施性。其二,通过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对设施农业用地进行统筹,引入新型农业项目,保障花卉、果蔬等重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其三,借助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重点项目库等政策,申请点状用地,保障重点特色旅游产业项目发展用地,完善农产品初加工车间、存储冷库、农业文化交流场馆、销售场馆等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其四,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园政策,落实道路用地保障与通行能力,保障园区内部交通用地,提高通行可达性,并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打造“农业种植+研学实践+乡村旅游”多元化的大湾区“研学小镇”。
二、石马画廊节点
项目位于长山头村,辐射罗马马滩村与马滩水闸。一是打造滨河休闲街区,对长福路沿线建筑外立面进行修复和美化,完善休闲配套和滨水游览设施,引入餐吧、商店、文创展销等业态,打造清溪门户魅力滨水街区。二是建设打磨岭公园,整体提升打磨岭山体景观,完善环山慢行步道、休闲凉亭、休闲驿站等基础设施,远期建立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资源,全面提升品质。三是打造滨水田园,打造集农业观光、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景点,营造绿环水绕、蓝绿交织的大美清溪田园景观。四是打造马滩水闸展览馆,以临近水闸的马滩村闲置房屋为资源,集中展示石马河东深供水历史及清溪河片区的碧道加建设工程。同时开设咖啡、文创等商业配套,打造石马河畔兼具水利文化、现代休闲需求的重要项目。五是建设马滩水闸公园,对马滩水闸周边驳岸空间进行综合整治,挑选闲置房屋,集中展示东深供水历史及清溪碧道建设成果。同时引入商业公服配套,打造石马河畔兼具水利文化展示、现代休闲观光的重要项目。
三、鹿鸣溪畔节点
项目位于清厦村,辐射带动清溪社区,面积约75公顷。一是以清溪圩为重要依托,持续推进沿河筑景与滨水业态植入,打造高品质的滨水景观活动带。二是积极盘活南山曾公祠片区空间,在统筹历史建筑保护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时尚元素,打造集文化、休闲、居住、商业于一体的休闲目的地。三是以现有闲置建筑为基础,打造会客驿站,形成南山曾公祠周边丰富传统建筑的活化示范。四是提升村级公服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改造或新建以农贸市场为主的邻里中心,打造“一站式”便民生活服务地。五是以示范带助推张松鹤美术馆(清溪博物图书馆)落地,展示文化名人雕塑作品与在革命年代做出的突出贡献。
四、红桥印迹节点
项目位于土桥村,面积约180公顷。一是以土桥红色文化长廊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打造以红色文化展示、教育为引领的红色文化驿站。二是巩固与展现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充分体现土桥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成效与乡村治理成果。三是推动老围旧村改造、数字村史馆、土桥综合市场改造项目实施,进一步凸显红桥印迹节点底蕴。
五、麒麟舞动节点
项目位于铁松村,辐射带动大利村、大埔村,毗邻山水天地森林公园与契爷石水库,面积约646公顷。一是打造铁松农旅休闲组团,以维康生态园为主,建设铁松生态农旅主题公园,为周边工业园区提供产业工人休闲场所的组团。二是打造大利文化体验组团,以大利村为主,建设麒麟文化工作站,彰显麒麟彩扎文化魅力的组团。三是打造大埔文化休闲组团,围绕大埔及周边生态资源打造品质宜游生态组团。
六、禾雀花开节点
项目位于三中村和青皇村,总面积595公顷。整合大王山森林公园生态资源、花卉特色资源、乡村空间资源,打造森林体验绿道、特色商业发展轴、乡村休闲轴、风情花街、休闲旅居、服务驿站、生态观光等,形成区域协调、业态互补的“两轴、一道、四点”空间结构。
七、银瓶林韵节点
项目位于重河村,面积约493公顷。依托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湖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广阔的存量空间,打造欢乐研学核心、清溪湖景核心、活力农旅轴、生态景观轴、田园风貌区、乡村旅居区等,构建“双心、两轴、两片区”的空间结构。
八、智创融湾节点
项目位于土桥村和青皇村,辐射带动大利村、渔樑围村和大埔村,面积约645公顷。打造产村融合发展轴、山水交映环、综合服务中心、香山生态绿芯、科创产业核心等,构成“一轴一环三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主动承接深圳外溢资源,形成产业引领新型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的典型乡村。
来源:清溪农林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