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期间,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美良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透露,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贡献“三农”力量、展现“三农”担当。
他还热情诚邀大家于4月18日至20日来东莞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简称2025食博会·预博会)。
2024年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同比增长6.5%
南方日报南方+提问:目前,雁田村成为东莞市首个“百亿村”,潢涌村即将成为“百亿村”。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方面,过去一年东莞采取了哪些新措施,取得了哪些新成绩?
吴美良回应:2024年,东莞市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的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促进发展工作,全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达2870.9亿元,同比增长6.5%。
一是深化资源盘活利用,做强特色主业。对低效土地物业进行梳理盘活,全年盘活闲置3个月以上的土地、物业面积达320多万平方米,出租合同总金额为15.0亿元。实施财政奖补激励政策,引导村集体回购有开发潜力的旧厂房、旧市场、旧商铺,吸引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及后备企业等优质承租主体。推动镇村、村企联动,村集体以股份制、合作开发等形式参与市镇项目开发。
二是拓展多元发展路径,打造新增长极。拓展集体资金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发展以分散投资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截至2024年底,46个经济组织投资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权2.6亿股,金额达13.9亿元;180个经济组织投资东莞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共计73.88亿元;成立东莞首支金农投乡村振兴基金,成功募集3.05亿元,年收益率预计达4.06%。鼓励村组集体为当地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挖掘空间资源,引导村组发展充电桩、停车场、光伏、5G基站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2024年,全市村组新兴经营项目收入共4.4亿元,增长幅度达18.2%。
三是创新资产运营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出台《关于发展强村公司和农村职业经理人的指导意见》,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目前,全市已成立66家强村公司,资产规模超过150亿元。引进培养了一批懂市场、善管理的农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有效提升了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水平。
四是优化监督管理机制,增强发展保障。出台强化集体工程管理和审计监督等系列制度文件,持续完善监管体系。聚焦农村集体财务、合同、债务、工程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资产交易“交审分离”改革,在省内率先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交易项目统一迁改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营造更加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为“百千万工程”贡献“三农”力量、彰显“三农”担当
南方日报、南方+提问: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今年,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如何规划和落实“百千万工程”?
吴美良表示: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想尽办法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百千万工程”贡献“三农”力量、展现“三农”担当。
一是多元化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动能、提效益。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深入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村组集体总资产突破3000亿元,经营总收入突破315亿元;中堂潢涌成为全市第2个百亿村;全市股东人均分红超万元,“零分红”村实现清零。
二是多维度推动和美乡村增颜值、提品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建1000个“绿美小园”,新启动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完成乡村绿美种树25.1万株的任务。优化提升首批15个省典型村,加快推动第二批45个省典型村建设。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推动乡村和谐善治。
三是多渠道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增效能、提质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重提升单产和品质,确保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总产量维持在1万吨以上。构建“农业科技特派员对接乡村需求、轻骑兵和乡土专家小分队组团服务”的“1+N”联动服务模式,推动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扶持和规范发展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办好2025食博会·预博会,借助其推动东莞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做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以美丽田园建设为依托,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研学、非遗、康养等新业态。
诚挚邀请大家参加2025食博会.预博会
南方日报、南方+提问:今年省、市“新春第一会”都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根基。基于东莞制造业都市的市情,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如何将一产融入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吴美良回答:我们将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现代技术改造农业,扎实做好农业“土特产”文章。
一是紧盯千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生态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强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种好荔枝、香蕉两大岭南佳果,培优“朱顶红”“蝴蝶兰”两枚特色花卉,大力发展淡水蓝龙虾、龟鳖、观赏鱼等特色水产,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守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加强美丽田园建设,通过“观光+体验”“民俗+非遗”“传统+创意”等方式,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多元价值。
二是紧盯智能化、信息化、创新化科技潮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攻关航天育种等“前沿”技术研究,加快良种良法的集成式应用,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促进农业生产体系不断迭代升级。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农业产业的标准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
三是紧盯“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立足东莞作为食品工业强市、国际贸易强市、产业创新强市的基础特色,持续办好食博会·预博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借此机会,我们也诚挚邀请大家在今年的4月18日至20日来东莞参加2025食博会·预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