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庭院,不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乡村振兴发展中展现“颜值”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碣镇把建设“美丽庭院”当作加快乡村绿化、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举措,努力打造出步步是景、处处怡人的“美丽庭院”,用实际行动描绘出“百千万工程”下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
石碣姑娘何玉华原本从事艺术策展工作,她有着敏锐的艺术感知和充沛的创造力。由于钟情于水南村的湖光山色,她在村里租下一间村民旧居,自己出资将其改造成集阅读、文创、咖啡与沙龙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艺空间——“鹤东壹号”。她将创意设计与文化内核相融合,营造出充满代入感、艺术气息和潮流互动体验的氛围,完美诠释了“民俗美学”和东方审美体验。
何玉华提到,现在的年轻人对80、90年代的村屋比较陌生,他们很想看看爸妈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所以来店里拍照打卡的人接连不断,仅半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不仅租金大幅上涨,房东还主动承担起清洁工作,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打造一米书局、举办特色亲子系列活动、通过家风文化沙龙传承传统文化……这里的社群生活正不断拓展和丰富。通过“旧村活化”,打造巾帼创富一条街,目前水南村已经建成了6户以妇女创业创富为典范的特色小店,为大批本地妇女和家庭搭建了创业平台。
在“百千万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南村坚持将“美丽庭院”建设与家庭文明建设、文化传承、文旅产业相融合。目前,村里修建了一条3.6公里长的休闲碧道,并在沿途布置了爱国景观小品。
水南村采用“以旧变新、以绿点缀、以点带面”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发挥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的带头作用,邀请每家每户的妇女群众在自家门口种植花卉植物,以小家带动大家开展“微改造”。目前,该村已经培育了40户美丽庭院。
同时,水南村还在村内开辟公共绿地打造“童心园”,开展家庭认领、植物交换、种植分享、乡村护绿灯等活动,以“庭院”文化交流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开设“花卉超市”,采用“服务兑换积分、积分兑换物品”的工作模式,通过积分制度鼓励广大家庭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志愿服务、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需求为导向,激发家庭成员争创“美丽庭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庭院变得优美宜人,家风文明宜心,乡村美丽宜居。
巾帼志愿者陈绮玲告诉记者,村里很多家庭都乐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换取积分后去兑换花卉、植物盆栽回去认养,还有一些其他生活用品。“大家都很开心,亲子关系也更融洽了。越来越多人主动询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搞公益活动,我也想参加。”陈绮玲说道。
水南村村民叶创志感慨,自从“百千万工程”“美丽庭院”等项目开展以来,村里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原来的卫生死角、闲置地块都种上了花花草草,看起来十分靓丽、舒适,出来散步心情都变好了,居住也更舒心了。“我们很多村民都会自发维护花草,拔草、修剪枝叶,感觉大家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了。”叶创志笑着说。
水南村是明末爱国英雄、著名将领袁崇焕的故乡,是石碣镇“百千万工程”6个典型标杆村之一,也是东莞市“百千万工程”美丽庭院示范带典型培育对象。接下来,石碣镇将加大“百千万工程”美丽庭院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激励广大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小院、美丽阳台、美丽院墙等。丰富“美丽庭院+”的内涵,依托儿童友好空间,持续开展“千家万户亮家风”“巾帼普法乡村行”“儿童友好”等系列活动,加强“花卉超市”的宣传工作,动员更多家庭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以及“童心园”绿植养护志愿服务。
石碣镇妇联副主席寇蕾表示,将继续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在全镇推广“美丽庭院”建设经验,推动更多村(社区)打造一村一品牌,带动更多妇女家庭参与到“美丽庭院”建设中,用巾帼力量为“百千万工程”赋能。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