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石镇江边村稻田公园连片农田收割场景
在植物航天生物育种联合创新中心东莞市企石镇示范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悄然呈现。田间地头,轰鸣的机器来回穿梭,收割机在工人熟练操作下,一排排水稻被整齐割下。经过全自动化的脱粒、分离工序,稻谷不断汇集装车,很快便堆成了一座金黄色的“山谷”。
从泡种开始,历经育苗、播种,直至最后的收割,整个过程历时154天。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仿佛吟诵着一首首动人的绿色诗篇。
三月的清晨,春意盎然,草木复苏。农户们精心挑选“华航香银针”稻种,轻轻地将其放入固定的泡种桶中。这些种子承载着丰收的期盼,即将开启它们奇妙的生命旅程。稻种需要经过24至28小时的浸泡,这样能让种子吸足水分,激发其内在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稻种充分浸泡,育苗工作的序幕也缓缓拉开。
农户们将浸透的稻种移至透气的蛇皮袋中
3月8日,农户们早早起身,小心翼翼地把浸透的稻种转移到透气的蛇皮袋中。育秧盘、刷子、防水装备等所有工具都装车就绪,随后便开启了育苗的进程。到达田间后,农户们分工合作,整理稻田、拉线、摆放育秧盘、浇上泥浆、撒上稻种,然后轻轻地刷平,这样能让稻种埋在泥浆中,更利于生根发芽。每个环节都进行得有条不紊。育苗工作结束后,就等待稻种茁壮成长了。在此期间,农户们会密切关注秧苗的生长情况,及时除草、防虫,确保每一株秧苗都能健康成长。在农户的悉心照料下,秧苗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不久后,嫩绿的秧苗就迎来了播种的时节。
轻轻地在育秧盘上撒下稻种
4月25日,在企石镇江边村稻田公园的连片农田上,轰鸣的插秧机在田间穿梭,将一株株嫩绿的“华航香银针”秧苗稳稳地插入泥土中。恰巧,一群白鹭落入田间,悠然觅食,一幅和谐生态的春耕图景跃然眼前。据悉,企石镇统筹江边、南坑、上洞等村的五百多亩土地用于种植两造水稻。
收割机将收割脱粒后的稻谷汇集装车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8月7日清晨,三台水稻收割机如约开进稻田。稻田里,金色的稻浪随风摇曳,沉甸甸的稻穗成熟泛黄,压弯了稻秆。收割机在田间开足马力,轮番作业。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收割机将一茬茬颗粒饱满的稻穗吸入“腹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现在收水稻比以前轻松多了,三台收割机同时工作的话,一天就能收割完,省时又省力。”水稻种植户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说道。
软糯弹牙,香气浓郁的航天大米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悉,植物航天生物育种联合创新中心企石示范基地是东莞与联合创新中心建设的全市首个航天丝苗米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是加快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基地将航天品种融入农业产业发展链条,为东莞市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路径。
东莞向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农业的根基。东莞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高端农业等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与“科技创新 + 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深度融合、多元发展。
企石镇江边村稻田公园正在描绘着一幅美丽的画卷
如今,企石镇江边村稻田公园已成为东莞市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航天大米“华航香银针”实现了从育、耕、种、防、收、烘、储、销全环节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这不仅是一场科学的实践,更是一首关于“世界工厂”东莞的靓丽诗篇。
关于航天大米“华航香银针”
华航香银针是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香型丝苗米常规稻品种。作为航天丝苗米水稻新品种,它具有高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等显著优点。
来源: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