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百千万工程”清溪样本:广东革命老区村的创新“打法”

行业动态

“百千万工程”清溪样本:广东革命老区村的创新“打法”

阅读数:8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铁场村坐落于清溪北隅,银瓶山脚下,是深莞惠三地的交汇之处。这里山环水绕,田园纵横交错,古意盎然,宛如一幅诗意画卷,颇具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独特韵味。自被选为清溪镇“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后,该村以“绿色”“古色”“红色”为发展思路,凭借生态资源、客家传统以及红色文化等优势,着力打造“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带节点;构建“168”典型引领工作体系,稳步推进“绿美”乡村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努力培育出“山水融合·古韵田园”的都市田园风貌。

  聚焦“绿美”绘就乡村建设新画卷

  清溪镇铁场村是东莞唯一没有工业的行政村,森林覆盖率超过70%,拥有东莞规模最大、保存最原始的野生莞香群落,以及大湾区最大的玫瑰种植区。铁场村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全力打造“绿美”生态宜居乡村。

  一是高质量开展“绿美村庄”建设。铁场村先后投入约35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通过植树造林、在“四旁五边”区域增加绿植等方式,因地制宜地利用村中闲置菜地和撂荒地,建设了56个“四小园”,实现了村庄“四季有花,群众推窗见绿”的美好景象;持续推进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对“路网边、水岸边、街巷边”等区域进行清洁、绿化和美化,升级生态、休闲的河道景观,推动“低效空间”向“绿美村居”转变。

  二是高质量开展“绿美庭院”建设。将推窗见绿、开门见花、扮靓庭院作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以“家院美、家风美、身心美、生态美、乡风美”为主题的美丽家园建设行动,邀请园艺专家参与农户家庭院设计,差异化打造美丽小院、美丽阳台、美丽院墙、美丽菜园等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累计创建市级示范户10个、镇级示范户11个。

  三是高质量开展“绿美景区”建设。在西门渠、旱坑坝渠种植“青年林”“政商林”“人大林”,对好客广场、村儿童公园等闲置绿地进行升级改造;重新启用老围古井,并对周边建筑物立面、阳台、屋顶、棚架、栅栏等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一批具有观赏性、乡土性、文化性、生态性元素的村头景观;组织玫瑰谷、耕山小寨、云溪桃花源等农文旅景区种植绿化景观树超过2000棵,打造大湾区婚庆主题、稻香主题乐园,推出乡村休闲游精品线路。

  聚焦“古色”打造古韵田园新风光

  铁场村拥有清溪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用地面积达10080亩,还有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韩氏客家围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的广缘庵,以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铁场村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

  一是立足特色农业,打造美丽田园。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党总支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型业态”转变。其中“缤纷盆栽”是中国花卉知名品牌,时代园林获中国园林花卉博览会展品类(盆花)金奖,益山园艺蝴蝶兰年销售额达3500万元,云溪·桃花源项目入选2023年广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重点项目库,助力铁场村花卉产值达到8000万元,荣获“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盆栽花卉)”称号。

  二是保护传统文化,建设美丽村落。引导在外开办企业的村民、外嫁女、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等积极参与家乡建设,捐资修缮了距今260多年历史的韩氏宗祠,发动社会力量对东纵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广缘庵)、韩氏客家围屋、莞香园(省级非遗)进行挖掘和修复,开设乡土文化中心、村史馆、非遗传习场所等,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

  三是整合生态资源,激活美丽经济。积极申报乡村振兴示范带专项债资金7900万元,大力实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污水处理项目和清溪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推动铁场村与生态农业产业园的路网和污水管网接驳,在保障农文旅项目落地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辟了“铁银线”——攀登东莞第一高峰银瓶山的新路线,打造户外探险打卡胜地;鼓励村民自发改造特色乡土民宿,全村累计开办农家乐7家,露营打卡点2个,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营收1600万元,其中全镇第一个特色民宿泉鸣山居于2022年建成,一经建成便成为“网红”。

  聚焦“红色”谱写山水融合新篇章

  铁场村是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东莞市重点帮扶村。1938年,中共东莞县委在此兴办学校,1944年冬和1945年春先后在这里举办“开辟山区政权训练班、党员骨干训练班”和“减租减息运动工作队干部训练班”,1982年8月被认定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挂牌。铁场村积极保护和活化红色文化资源,奋力谱写“同频发力、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在市、镇住建局的大力牵头帮扶指导下,铁场村积极引入一批热心企业,引导社会资金和上级帮扶资金重建广缘庵暨东江纵队路东干部培训班旧址,将其打造为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对铁场路两侧农房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增加革命歌曲、客家丰收等特色墙绘,打造风格和谐统一的农房风貌示范带,成功创建“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是弘扬“红色”精神。结合党建引领“双报到”活动,发动政府机关、企业团体的党员干部到铁场村亮身份、强服务、做表率,带动村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荣获东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道”擂台赛旗峰金榜二等奖,成功创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是发展“红色”文化。引进清溪跑步协会、登山协会、女子企业家协会等行业团体,发动辖区企业大力支持乡村文化事业,先后举办了“东莞客家丰收节”、清溪镇第四届登山节、乡村“铁马”、元旦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具有铁场标志的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体育运动等文旅产品,吸引超过30000人次参与。

  凝心聚力、乘势而上。铁场村将继续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专项行动,提升绿美气质、丰富绿美内涵,让绿色、美丽成为城乡发展的增长点、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农业现代化的发力点,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为推动清溪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来源:清溪融媒体中心

东莞菜篮子  望牛墩晚造水稻渐入收割季,“丰”景美如画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