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东莞:从寻常之地到“小江南”的蜕变传奇

行业动态

东莞:从寻常之地到“小江南”的蜕变传奇

阅读数:8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我享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是‘美丽经济’的建设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以前我都不敢带朋友来家里玩,‘退屋还河’后,河涌就像我家的后花园。”这些洋溢着幸福的话语,出自道滘镇永庆村的村民之口。

近年来,永庆村将“拆得彻底、清得干净、建得漂亮、管得有序”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总体要求。坚决拆除沿河的违章建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充分挖掘并激活非遗元素,稳步推动产业升级。如今,永庆村已然成为周边的“网红村”,东莞的“小江南”。

道滘镇人大代表、永庆村党总支书记黄建维向记者透露:“永庆村能实现美丽蝶变,一份代表建议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广泛倾听民意、充分汇聚民智、进行科学民主决策以及有效落实这四个步骤,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永庆村把群众的好想法、金点子融入到“百千万工程”的各个细节中,让村居治理变得更加民主、科学和精细。

人大代表助力 沿河违建拆得彻底

道滘永庆村向东莞“小江南”的转变,是从拆除沿河违章建筑开始的。

黄建维介绍,道滘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永庆村曾经水清河美。但由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散乱污”企业不断增多,导致环境逐渐变差。“河涌两岸违章搭建现象严重,绵延数公里,不仅破坏了沿河景观,影响了河流水质,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村民对此意见很大,反映十分强烈。”

市、镇人大代表了解到群众的诉求后,多次前往实地考察。他们发现沿河控制区内乱扔、乱占、乱堆、乱建等问题屡禁不止,水岸生态逐渐退化,河湖黑臭现象频繁发生。一些临水而居的群众无奈之下只能终日紧闭门窗,这更加坚定了人大代表为民发声的决心。

黄建维表示:“我们调研发现,水乡片区沿河违建的历史遗留问题较为普遍,一直是制约碧道建设的突出因素之一。”由于涉及面广,违法建筑存在时间长,拆违的难度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在启动永庆‘一河两岸’建设初期,不少企业和村民对清理沿河违建不理解,存在抵触情绪。”

为了把拆违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驻道滘两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逐户上门、电话沟通等方式,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大力宣传“干部带头拆、党员率先拆、群众自觉拆”一视同仁的做法。

作为人大代表,黄建维对沿河的3家“钉子户”持续进行了半年多的耐心宣传和解释工作,最终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推动沿线清拆任务顺利完成。道滘镇人大办专门制作了《代表关注·城市品质提升》专题片,让人大代表担任主角,用镜头展示碧道建设的成效和现场群众的感受,宣传碧道建设对道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渐改变了群众从抵触到支持的观念。

代表们的“微力量”推动了环境质量的大幅提升。自2019年以来,永庆村共清拆民房、厂房等沿河违章建筑55间,清拆面积达5465平方米,清拆窝棚25个,整治各类违法建筑约2万平方米,清拆完成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清拆任务,为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扫除了障碍。

完成清拆后,永庆村抓住机遇,积极申请水乡特色示范村庄、特色精品村、民生大莞家试点项目等。先后启动了社区公园建设、三丫涌南北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曲艺社修缮工程,不断改善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群众积极支招 和美水乡建得漂亮

不仅要拆得彻底,还要建得漂亮。永庆村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充分汇聚民智,将当地村民和文史专家的好建议、金点子落实到“百千万工程”的细节中。

走进永庆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缓缓展开:休闲栈道、滨水码头、亲水桥、临水观景平台映入眼帘。河涌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榕树沿着河岸生长,郁郁葱葱。岸边精致的民房错落有致。夜晚,河岸两旁灯光亮起,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夜景。

为了补齐“历史欠账”,重塑“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风貌,道滘人大充分利用代表联络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情于民”,与居民群众共同探讨,结合群众的各项需求和意见建议,打造和美水乡。

“也文也武·河边茶事”的主理人叶沃斌是土生土长的永庆村人。2020年4月,他辞去了干了20多年的工作回到村里,将自家三层老屋改造成创业基地。一楼是咖啡厅,二、三楼打造成艺术民宿。“在水上品茶、看网鱼,体验水乡风情、感受水乡文化,是民宿的最大卖点,每天吸引300 – 500人前来打卡。”

在“也文也武·河边茶事”,人大代表、党员、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就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多元声音的汇聚,促进了民主协商的深入进行。

叶沃斌表示,随着水乡文旅氛围越来越浓厚,外来游客日益增多,开发水乡经济迫在眉睫。他建议打造一条有创意的公交文化特色游船航线,让游客品尝道滘美食,选购道滘特产。

巍焕楼、虹桥是道滘的地标性建筑,巍焕楼历史悠久,周边环境优美,极具水乡特色风貌。有群众建议,以巍焕楼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文化旅游发展。

党员叶先生指出,三丫涌两岸虽然改造得很漂亮,但还不够全面和细致,许多细节存在不足。比如部分旧屋舍不端正、不整齐,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影响了村容村貌。

群众有所呼,代表有所应。今年以来,市、镇人大到永庆村开展“百千万工程”、水环境治理、绿美生态建设等视察调研活动6次,推动解决游船项目开发等问题4个。

道滘镇政府积极回应代表建议和群众诉求,以“水生态”激活“水经济”,整合夜赏、夜食、夜游、夜市,打造“夜游道滘”消费新场景。永庆村还计划成立游船公司,推出水乡游船观光项目。

重视建议办理 美丽经济焕发活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道滘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镇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如何利用水乡特色的优美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生态红利”转化为经济效益和民生福祉,增加集体和居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大代表重点思考的问题。

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黄建维提出了“水乡古村活化”的工作主线。在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肌理的基础上,以“文化赋魂、改造赋新、产业赋能”为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能留住历史、吸引游客、产业焕新发展、村民生活改善的水乡古村,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道滘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永庆村代表团提出了《关于用活文化产品的建议》。建议依托兴隆河、三丫涌一河两岸的水乡新景,以及巍焕楼、裹蒸粽文化馆等打卡点,为碧道增添更多水乡文化特色,使其成为道滘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道滘镇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以水为脉络,依次串联昌平村、永庆村等8个村落,成功打造了长度18公里、面积31.1平方公里的水乡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融入粤剧、七夕贡案、裹蒸粽技艺等本土非遗元素,举办“美食文化节”“粽子节”“七夕乐夏节”,以及水韵灯辉元宵夜、端午水上婚礼等活动,吸引了50多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游玩,让水乡老旧街区焕发出“新活力”。

永庆村充分利用莞惠城轨道滘站省市合作用地开发项目以及北侧地块开发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本村巍焕楼、酱油厂旧址、曲艺社、衡斋家塾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努力将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

2024年,道滘镇“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代表东莞,参加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评选活动,并成功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名单。沿河的永庆村被纳入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计划。

目前,永庆村正在精心打造曲艺社特色体验区、研学示范区、美食体验区以及西社横街特色街区,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本村巍焕楼、酱油厂旧址、曲艺社、衡斋家塾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串连在一起,新修缮的永庆曲艺社内粤韵悠扬,前来考察的旅行社、村(社区)两委干部络绎不绝,“研学游”十分火热,自2023年以来共接待研学师生5000多人次。

来源:东莞+

东莞菜篮子  莞农云课堂:‘东蕉1号’——自主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