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极易引发高温、低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有效应对高温、低压、台风等自然灾害,最大程度降低灾害给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现提出以下技术和工作措施。
一、应急防范措施
1.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镇街农业农村部门需建立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机制,密切留意天气变化信息。当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黄色”或台风“黄色”以上预警信号时,要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至各畜禽养殖场(点)、畜禽相关产业经营者及市场管理者,指导他们提前评估高温和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妥善处理可能会给养殖业及畜禽相关行业造成损失的因素。
2.全面排查风险隐患(1)对畜禽栏舍、经营场所及附属设施做好防漏、加固等预防工作,避免畜禽栏舍、雨棚等出现倒塌、浸水情况。(2)对畜禽养殖场点或经营场所的排水系统进行清理或疏浚,切实做好排水防洪防涝工作。(3)加强养殖场(点)、经营场所范围内物品摆放的管理,尽量降低物品摆放高度,防止因大风、洪水导致物品坠落,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3.储备必要应急物资要提前储备充足的饲料、疫苗、消毒药等应急物资,准备好抽水机、应急照明设施、动物防疫消毒液和消毒机械等应急设备。对于地势低洼的地方,要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沙袋,以防内涝引发洪水倒灌。
4.做好安全应急防范要定期观察流水量、地基、山体等的变化情况,准备好临时安置或备用场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果断采取措施,将确保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尽快转移人员及畜禽,减少畜禽伤亡和其他财产损失。
二、灾后恢复生产措施
5.清理障碍物并检修生产设施对道路和生产区域内被吹倒的树木进行修整,清除积水、淤泥、杂物等。及时加固在洪涝灾害中倒塌、受损的栏舍、生产设施,恢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6.加强各类场所清理消毒(1)清理栏舍内被水浸泡的垫料、饲料等,排除栏舍内积水,配备好烧碱、生石灰等常规消毒药品,对生产区域进行预防性消毒。(2)关注灾后水源状况,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在饮用前用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灾后饮水质量安全。
7.加强饲养管理(1)严禁投喂被粪便、污水、病死畜禽等污染的饲料或霉变饲料。(2)对受灾畜禽添加免疫增强剂、益生菌、微量元素、多维等,以减少应激反应,并适当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3)对于受应激影响较大或达到出栏标准的畜禽,应尽快安排出栏。
8.加强疫病监测(1)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应急监测工作,掌握疫病流行态势,并根据应急流调监测情况及近年来疫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紧急免疫。(2)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上报,并立即开展应急处置。
9.加强检疫工作(1)要加强灾后畜禽及产品的检疫工作,防止病、死畜禽流入市场。(2)在检疫过程中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属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并严格落实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10.做好无害化处理(1)及时清理因灾害致死的动物,对因灾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死畜禽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2)及时收集处理畜禽粪便、污水,以及被粪便、污水污染的饲料、垫料,实现雨污分流。(3)及时检查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严禁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检查堆粪场、储液池等存储设施状况,防止雨水进入导致粪便污水外溢。
来源:市疫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