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果期是全年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阶段。病虫害的出现,不仅会让落果情况加剧,严重影响荔枝实现高产稳产,还让果农们颇为困扰。为了有效降低荔枝果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今日“莞农云课堂”特意邀请了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董易之,为果农朋友们分享荔枝果期病虫害的防控建议与措施。
在荔枝果期病虫害防控工作中,有三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分别是开花期病虫害的防控、荔枝蒂蛀虫的防控以及霜疫病和炭疽病的防控。
首先,开花期是荔枝病虫害发生的特殊时段。随着气温回暖、降雨增多,病虫的生长繁衍以及传播扩散速度会加快,这容易加重果期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所以,在开花前和谢花后要及时安排喷药,以此减少荔枝开花期积累的病虫源。喷药时,要注意与放蜂传粉保持足够的时间间隔。此外,还要防止沤花现象,降雨过后要及时摇树摇花,避免霉菌滋生。
其次,荔枝蒂蛀虫的防控十分关键。在幼果分单前,要尽量降低该虫在田间的数量,减缓虫口的增长速度。同时,要对卵和成虫进行防治。防治卵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除虫脲、虱螨脲等;防治成虫的药剂包括阿维菌素和菊酯类药剂。喷药时要做到内外打透,把药液均匀地喷洒在树冠内膛枝条和外层枝叶上。
最后,霜疫病和炭疽病的防控也不容忽视。可以将防治霜疫病和炭疽病的药剂组合使用,从而实现两种病害同时防治的效果。防治霜疫霉病的药剂有氟吡菌胺、双炔酰菌胺等;防治炭疽病的药剂包括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等;能够同时防治霜疫病和炭疽病的药剂有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等。另外,遇到连续下雨天气时,特别是在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一定要抓住晴天及时喷药。
做好荔枝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挽回损失,守住产量的底线。不过,要提高产量的上限,就需要解决内源激素的问题。下集我们将介绍荔枝果期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敬请关注!
观看视频了解更多内容。
来源:市农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