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省春耕现场会精神,对先进进行表彰,并动员部署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和农业农村重点工作,3月18日,全市春耕生产和农业科技、保险双下乡暨美丽田园建设现场会在石碣镇起航广场稻田基地盛大召开。此次活动采用“1+1+5”形式,即1个主会场、1场培训以及5个展区,活动内容涵盖观摩春耕生产、展板与实物展区现场,还包括召开现场会和举办一场培训。
会议指出,在2023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责任担当,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举措,有效克服了生产成本上涨、连续台风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粮食生产“六连增”的佳绩。
会议强调,2024年我市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锚定目标、紧盯时间节点,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在稳住双季稻面积的基础上,要把大面积单产提升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通过组织粮食高产示范创建、粮食高产竞赛等措施,全力以赴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会议要求,各镇街(园区)要聚焦重点、抢抓农时,全力以赴加快春耕备耕进度。要在科技支撑方面发力,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在服务保障方面发力,搞好农资需求调度,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在协同作战方面发力,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聚集各方资源力量保障春耕备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加强统筹兼顾,抓好美丽田园试点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核查复耕以及农业领域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举行了“植物航天生物育种联合创新中心”、“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实验室”、市级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区、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东莞市“美丽田园建设试点”揭牌授牌仪式,为获得东莞市2023年农险协同发展贡献单位、东莞市2023年度农险典型服务案例奖、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支农扶农等有关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证书。
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办田、插秧、无人机播种、喷药等农事操作演示,并结合现场综合特色展区、现代种业区、农业科技展区、农业保险展区和农事农机展区5个主题展区,认真听取了乡村振兴、粮食生产、美丽田园建设、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金融保险政策、特色农业及农产品等工作介绍。此外,会议还邀请了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永柱教授作航天育种水稻新品种主题讲座,现场为农户解答春耕备耕生产难点。
相关链接
粮食生产方面,近年东莞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在2018 – 2023年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实现“六连增”,牢牢端住了粮食主销区的“饭碗”。其中,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3.39万亩、1.12万吨,同比增长12.96%和11.05%。从种植结构来看,目前全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1%;从生产布局来看,30个镇街均有种植粮食,2023年全年播种面积(含复种)在1000亩以上的镇街共有15个,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81%。预计2024年我市春播作物总面积约11.86万亩,同比保持稳定。
农业科技方面,近年来,东莞市农业农村局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技、良机,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得到持续提升。全年组织开展农业科研项目33个,其中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有9个。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东莞市植物航天生物育种联合创新中心,探索和开展植物航天生物育种研究。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展示平台,持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组建农技服务“轻骑兵”人才库,从全市“轻骑兵”中选派15名优秀代表,组建首批“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为15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提供精准农技服务。2024年东莞市遴选发布13个农业主导品种和6项主推技术。
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2023年,我市积极推进“保险四个+”(保险+期贷+融资+服务+N),实现农业保险灾前预防升级。据统计,2023年我市农业保险累计投保保费约8174万元,同比增长20.88%,为我市农业生产提供13.3亿元风险保障,理赔金额6434.4万元,受惠农户9251户,支农惠农成效显著。实现水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水稻收入保险、耕地地力保险等14个创新险种落地,不断丰富农业保险产品供给,满足更加全面的农业生产需求,护航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美丽田园建设方面,2023年,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启动美丽田园试点建设,已完成4个试点建设,涉及面积4300余亩,助力推动农业发展与千万人口的生活需求深度融合。2024年将完成不少于5000亩美丽田园建设,全市各镇街(园区)结合实际逐步铺开推进建设,2025年全面铺开建设。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