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疫控中心渔业科普教育基地迎来了2024年的首批师生。市第一中学水产养殖校本课程的15名师生在该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产养殖现场教学实践活动。
在渔业标本室里,同学们仔细观察了鱼、虾、蟹、螺、龟鳖等各类标本,对当前水产养殖的主要类别和品种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池塘边,同学们积极参与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采集、固定以及显微观察工作,认识了池塘水体中常见的浮游动物和植物,并且掌握了它们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于水质调节、饵料供应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在养殖生产基地,同学们深入学习了传统土池养殖模式以及工厂化循环水、池塘跑道养殖等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模式。在渔业科普长廊,同学们系统学习了水产养殖和捕捞渔业的发展历史,以及渔业资源的类别、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相关知识。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同学们现场学习了养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以及水产品中药残检测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这次学习和实验操作,同学们了解到在食用水产品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生产环境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准用药物使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药期,只有达到安全浓度范围后,水产品才能够上市销售。
市疫控中心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依托单位的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向群众普及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共患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大力宣传中国渔业文化和发展史,目前已荣获“广东水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接下来,市疫控中心将进一步强化科普责任意识,提升科普工作能力,充分利用单位的科普资源,开展针对性强、高质量的科普活动,以提升民众的渔业科学文化素养。
来源:市疫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