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农村娃如何走好技能成才路?

行业动态

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农村娃如何走好技能成才路?

阅读数:7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明确指出,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积极适应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全面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同时统筹好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着力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与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紧密相连,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和独特的价值。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超过70%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而且职业院校超过70%的学生来自农村。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职业教育的发力点究竟在哪里?又面临着哪些堵点呢?三位代表委员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分享了他们独到的看法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提升技能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产业工人队伍的更新换代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喷粉班班长卢跃富来自农村,拥有15年丰富的一线生产经验,多年来始终密切关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近年来,卢跃富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在工厂实习后,普遍认为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收入等福利待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以至于出现了“宁去送外卖,不愿进工厂”的现象。此外,虽然我国已经推行了“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但企业和一线产业工人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同企业对于一线产业工人的工龄制度政策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企业在同一岗位上,新老员工的薪资待遇几乎没有差别。“我认为当前产业工人普遍年龄偏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面临着招不来、留不住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卢跃富诚恳地表示。

  他建议,一方面,职业院校和人社等就业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积极督促年轻人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业,并鼓励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实践锻炼。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快加强“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配套建设,加速引导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与薪资待遇紧密挂钩,同时不断完善工龄制度,让新员工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也让老员工有持续奋斗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更是达到2以上。卢跃富深刻地认为:“只有不断改善工作环境,进一步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才能让年轻人愿意接过产业发展的接力棒,并且能够接好这一棒,中国制造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行稳致远。”

拓宽农学职教毕业生就业渠道

  在职业教师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农业职教教师。来自贵州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的全国人大代表邱宁宏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植物保护教学和科研工作。当谈起她那些优秀得意的农学生们时,邱宁宏滔滔不绝,言语间难掩自豪之情,但当提到今年带到全国两会的建议时,她的神情变得略显严肃。

  “现在很多人说起职教毕业生,首先想到的往往还是产业工人,实际上农业领域也有一大批优秀的农学职教生,他们毕业后的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情况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邱宁宏语重心长地说,她接触的大部分农村娃对乡村工作怀有深厚的情怀,只是很少有合适的机会让他们获得符合自身期待的工作岗位,长此以往,他们对农业职业院校难免会产生“敬而远之”的想法,这实在是非常可惜。

  农学职教生需要什么样的岗位呢?邱宁宏打开了话匣子:“园艺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领域,岗位需求非常多。就比如我有学生毕业后在烟草公司应聘了香烟种植的技术员,但像这样的优质岗位实在太少了。”邱宁宏感慨地说,农学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地方涉农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但这些单位的招聘大门很少向他们敞开,这让她经常为学生们的前途感到担忧和发愁。

  邱宁宏深知,职教生就业环境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依靠体制机制的整体性变革来推动。目前,她更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农业职业院校的政策保障力度,通过建立涉农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拓宽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渠道等方式,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情怀的农村娃投身到农业领域。“老师的作用也十分关键,我们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农村孩子树立自信,不断夯实专业本领。”她说。

  邱宁宏建议,技能型人才需求方有必要进行结构化改革,例如涉农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部分岗位可以适当向农业职教生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农技队伍中合理平衡本科生和职教生的比例,有利于均衡农技推广工作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农民种地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邱宁宏强调说。

探索职教赋能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

  “专家能手来上课,实习实训基地就在田间地头,这是职业教育主动对接产业需求、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张玉清形象地表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基础依靠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职业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张玉清,在职业本科建设、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一直积极建言献策。

  “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在广袤的田间地头,职业教育面向的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还涵盖了返乡创业的高学历人才、技术能手以及企业管理者。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两种模式,职业院校实现了对乡村人才的持续赋能。”张玉清介绍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那么,如何让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乡村振兴需求,更好地下沉到乡村呢?

  张玉清认为,首先要依托有效载体,例如许多职业院校联合地方政府、企业成立乡村振兴学院,针对乡村干部、村里能人等开展能力提升、职业技术能手培训等项目;其次,要注重技能应用场景的创新,帮助农民实现“脚上不沾泥、太阳不晒背”的新型现代化生产方式。

  同时,观念的转变尤为关键,张玉清坦言:“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典型案例宣传,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东莞菜篮子  干货满满!东莞农技服务“轻骑兵”九期培训今日首次大规模开班
标签: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