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广大乡村逐步迎来春灌用水的高峰期。
供水能否及时到位?潜在的天灾该如何应对?科技又怎样助力春灌工作?连日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各地如何做好春耕备耕的“水文章”。
清水入田“路路通”
水从黄河出发,横穿山西省运城市尊村灌区,沿着100多公里的总干渠流淌,最终到达运城市夏县,让麦田里的青青禾苗得到滋润。
“该灌区建成于1978年,有效灌溉面积达94.5万亩,年粮食产量为5.7亿公斤。”水利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顾涛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灌区通过实施引水枢纽提升、泵站改造、输配水改造等措施,灌溉水从源头到地头的输送更加顺畅。
老灌区展现出新面貌,新灌区更是贡献突出。
近日,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主体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了川南地区没有骨干水网工程的历史。通过为地方水库补水,该工程将改善约20万亩的灌溉面积。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心宁村村民王莉对这项工程称赞有加:“再也不用依靠提灌机抽水、送水车送水这种老旧的灌溉方式了。今年水稻丰收,我信心十足!”
灌区建设,不仅支撑着农事活动,还惠及民生。江西峡江、湖南梅山等多个大中型灌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2024年全国实施1300多处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这些年,我国农业灌溉事业发展迅速,灌溉面积持续扩大。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这些耕地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超过90%的经济作物。”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表示。
灌区建设得好,农业才能发展得好。于琪洋称,将持续补齐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优先把大中型灌区建设成高标准农田,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作出更大的水利贡献。
预防天灾“招招稳”
广西宾阳县是水稻种植大县。连日来,宾阳县水利部门积极谋划,随时准备应对春灌时节可能出现的旱情。
“我们对放水闸门进行了维修,并开展了充渠蓄水工作,同时也做好了抗旱调水、抽水、人工降水的准备。”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郑惠珍说道。
当下,广西正全力做好抗旱保春灌供水工作。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应急、气象、水文等部门进行旱情形势会商,结合当前蓄水情况、往年同期供水量等进行供需分析,科学做好水库蓄水保水工作。
目光转向海河流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岳城水库,在保障周边城市农业用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入春以来,水库已向邯郸、安阳两市调水超过400万立方米。
“保障春灌,关键在于统筹。”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综合考虑上游来水、岳城水库蓄水以及沿河地方用水需求,督促沿河灌区和有关取水户依法、依规、有序取水。
“针对今年以来全国降水量和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的不利情况,各地水利部门采取蓄、引、提、拦、调等多种措施,努力增加灌溉可供水量。”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重点水库蓄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灌溉水源相对充足。
这名负责人还表示,各地水利部门将持续滚动开展供用水形势分析和预测预报,加强灌区运行和灌溉管理,全力保障春灌用水和城乡供水安全。
智慧春灌“处处新”
只需轻点鼠标,调水、配水、输水等指令就能传达至一线;AI设备可对渠道水位、闸门开度、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智能分析和预警预报……深度运用数字孪生平台,让山东位山灌区的灌溉实现了全程智慧管控。
“水量充足稳定,丰收更有保障!”今年,山东聊城临清市金郝庄镇种粮大户王玉宝种植了300多亩小麦。随着灌溉技术不断进步,他的麦苗长势越来越好。
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玉广告诉记者,通过精准灌溉,位山灌区与同类型灌区相比,亩产高出20%。
“十四五”期间,我国安排中央资金达2000亿元,对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选择49个灌区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
江苏新禹河灌区,新建成的数字孪生平台为农户定制科学灌溉方案;安徽淠史杭灌区,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水情、雨情、农情、工情自动采集……科技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的“智慧灌溉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固。
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体现。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水文动力学模型等在农业领域的逐步应用,水利新质生产力将为丰产增收注入更多动力。
“种地条件越来越好,我要继续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带头多赚钱!”采访结束时,王玉宝满怀希望地笑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又一个麦浪滚滚的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