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我国力争203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约1000万亩

行业动态

我国力争203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约1000万亩

阅读数:8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农业农村部近期印发了《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该文件指出,到2030年,要力争让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以此进一步提升我国水稻生产的保障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建向记者介绍,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精心的栽培管理,重新生长出来的一茬生育期较短的作物。他还提到,“在我国南方那些‘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稻区种植再生稻,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实现种一次收获两次,既能有效节约人工成本,又能增加粮食产量。” 

  张卫建表示,目前我国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500万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这三大区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不过,再生稻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是极端天气和机械化水平不足的问题。他举例说明,部分地区气候高温干旱,会对头季稻的品质和再生稻的产量产生影响。还有些再生稻种植在丘陵山区,地形复杂,机械化生产难度较大;另外,头季稻机收过程中碾压率较高,也会导致再生稻产量降低。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种好这种“划算”的稻子呢?张卫建认为,发展再生稻可以从品种选育、农机研发、栽培技术集成等方面入手。要选育出丰产优质且适宜机收的再生稻品种,研制低碾压率且轻便的收获机,还要集成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肥水优化管理、合理留茬等技术。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导引提出了分阶段发展目标、分区域重点任务、分要素主攻方向,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了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以此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稻生产工作。 

  到2025年,农业农村部将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稻区,加快良种良法的配套,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强化政策支撑保障,促进再生稻持续稳定发展。 

东莞菜篮子  东莞乡村振兴展现崭新成效
标签: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