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正值正月初八,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春节后开工的首日。然而,内蒙古通辽市的种粮能手们却早已投身到新一年的繁忙农事之中。
马忠臣,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长,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行家。从腊月二十四一直到正月初八,他始终处于忙碌状态,忙着组织合作社成员培训、签订土地托管合同、洽谈农资采购事宜以及对农用机械进行升级改造,整个春节他一天都没有休息。
春节前,马忠臣召集举办了一场农民共富带头人座谈会议,在会上精心制定了2025年的“种地规划”。马忠臣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我们计划在钱家店镇周边大范围推广玉米高产密植技术,推动小田变大田是必然趋势。主要通过托管和流转这两种模式来实现土地整合。”他还表示,春节期间原本是农闲时节,但为了让合作社的新成员能够快速融入,需要抓紧时间对他们进行全流程种植技术、市场分析以及合作社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这样一开春大家就能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农事生产。
从最初的不会种地,到后来跟随专家学习科学种植方法,再到如今成为种粮能手,今年已是马忠臣在钱家店镇推行托管模式的第十个年头。马忠臣感慨地说:“只有依靠科学种田,才能真正实现增产增收。现在,我希望把这套成熟的技术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乡亲从中受益。”
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茂道吐苏木公音浩饶嘎查,杜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文明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他也是苏木里有名的种植高手。
春节期间,文明频繁往返于农资市场,认真挑选种子和化肥,并且还经常与农业专家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创新的种植方式。文明表示:“老庄稼人都清楚,种子对于庄稼的产量起着关键作用。”他依据去年的种植经验,结合经销商的推荐,慎重地选定了今年准备使用的3种玉米良种。
去年,文明家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今年,他将目光投向了新的种植技术。在专家的建议下,他决定拿出50亩地尝试青贮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目标是实现亩产2500至3000斤。文明满怀期待地说:“我先亲自试验一下这种复合种植模式的效果,如果效果好,明年就带领乡亲们一起干;要是效果不理想,我们就继续探索。只要勇于尝试,就一定会有进步。”
开鲁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了打好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开鲁县提前谋划,着力下好“先手棋”,全力确保春耕农资供应稳定。
在开源农业公司工业园区,各类农耕设备应有尽有,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开源农业公司执行总经理常志清介绍说:“现在是设备的准备阶段,等进入春季,我们还会再次进行集中保养,确保农机设备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在公司农资经销处,开鲁县东来镇光辉村鑫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立刚正在与相关负责人签署7000多亩地的土地托管合同,这也是姚立刚第二次与该公司合作。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让姚立刚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和魅力,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合作社的土地托管给专业的农业公司。
姚立刚说:“我们合作社的7000多亩地托管给开源农业公司后,相比自己种植,每亩地大约能节省成本近200元,同时还解放了劳动力,乡亲们可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尽管如今通辽市的土地仍处于封冻状态,但那些忙碌的身影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文明笑着说:“忙点好哇!勤劳才能致富。春节都在忙碌,说明日子有奔头,往后的生活肯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