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启动暨项目实施研讨会于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中央宣传部文明培育局副局长吴涛,河北、山西、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省委宣传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刘长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汪曙光等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6省15个区县的实施单位代表,以及线上150余所学校的1000余位教师代表和志愿者共同参与了会议。
会议指出,2024年“圆梦工程”聚焦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成效显著。今年,该项目将进一步聚焦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着重加强培训引导,并注重全过程评估,以此持续提升项目的质量与实际效果。会议强调,各地需高度重视“圆梦工程”,将其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要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深入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培育一支长期稳定的本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会议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圆梦工程”与“强师工程”在价值取向上高度契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2024年“圆梦工程”在多地成功实施,获得了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将持续整合专业资源,创新模式,为更多农村未成年人提供科学、系统且可持续的心理支持服务。
会议介绍,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长期致力于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工作,已连续四年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并承担了多个省市基于监测结果的区域质量提升项目,形成了从监测到干预的完整闭环,在教师能力建设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中心将进一步优化路径设计,深化项目实施,持续推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实施研讨环节,来自河北、山西、河南、四川、贵州及云南省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依次发言,围绕本地区心理健康工作的探索实践和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交流,为项目在各地的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主任董奇作专题报告。董奇教授围绕“研究脑智发育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主题,深入解读了相关前沿理论,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专业视角和实践指导。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前往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开展观摩交流活动。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王瑞从区域角度作了专题汇报,展示了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党委书记高新桥介绍了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并带领与会人员参观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展现了积极校园环境的有效实践。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刘欣现场展示了心理课堂,生动呈现了课程育人的效果。
本次会议为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圆梦工程”搭建了协同推进的交流平台,汇聚了多方智慧,明确了前行方向。未来,该项目将持续推动理念共建、机制完善和资源整合,助力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