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增产的核心在于大面积单产的提升。2024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94.7公斤,相较于上一年提高了5.1公斤,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八成。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把提升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作为重要且有力的举措,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通过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汇聚各方面的资源要素,大力推动粮食实现稳产增产,进而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应。
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近年来,中国粮食能够实现稳产增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单产的提高。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近期表示,去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并实施了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了解,2024年持续推进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加速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的集成,每个季节都紧抓生产,每一茬作物都接续推进,各个环节都紧密相扣,深入挖掘单产潜力,推动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重点聚焦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增密度”为切入点,逐步增加亩均株数。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的亩株数增加了100 – 300株。
二是以“创高产”为着眼点,加快推广关键技术。重点推广了玉米精准调控、大豆大垄密植、小麦精细整地播种、油菜直播密植等高产技术模式。
三是以“高性能”为突破点,农机装备得到明显升级。针对播种质量不高这一薄弱环节,加快普及推广高性能精量播种机,并辅助加装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智能装备。
四是以“整建制”为着力点,带动实现均衡增产。例如,小麦整建制推进县的亩产较上一年提高了5.1%,带动全国小麦平均亩产提高了约10公斤。
今年做到四个“更加突出”
2025年,粮食单产提升工作将如何推进呢?潘文博表示,今年,农业农村部会继续把提升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持续发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装备匹配度,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的支撑。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力争做到四个“更加突出”。
更加突出“大面积”。百亩方、千亩片的高产典型并不少见,而整乡、整县、整市的大面积单产提升才是主攻的方向。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路径,依托各类工程项目推进整建制单产提升。
更加突出“四良”融合。也就是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融合来促进单产提升。以玉米为例,在良田方面要解决灌溉和排水的问题;在良种方面要推广耐密、抗倒、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品种,并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在良机方面要推广高性能气力式精量播种机,并配套北斗导航,提高播种质量;在良法方面要推广水肥一体、“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
更加突出关键环节。从播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要紧密相连、一招不落,把土地种好、把农田管好、把虫害治好、把灾害防好、把粮食收好,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更加突出主体带动。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率先采用能够提高单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率先为小农户提供提高单产的托管服务,这样不仅新型经营主体自身的单产能够提高,小农户的粮食产量也能得到提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面积单产提升。
让各项措施到田、到户
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各地正在加大推进力度。
山东省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山东省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 – 2030年)》提出,到2030年,山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1200亿斤左右;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升单产水平。
山东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大面积单产提升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共同促进的结果。其中,围绕“良种”,山东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着力打造南繁基地“一核心三平台”,高标准建成南繁育种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协作交流平台。开展玉米、大豆、小麦等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突破性新品种。围绕“良法”,山东将加强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分区域、分品种集成组装出切实有效的单产提升“技术包”。持续开展“万人下乡·稳量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
除了山东,多地近期也对今年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作出了部署。陕西提出,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优先在25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布局高标准农田项目,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云南明确,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粮经轮作套种,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山西提出,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保障种粮农民的收益,推广滴灌 + 水肥一体化 + 合理密植种植技术,确保粮食产量达到297.1亿斤,保障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
潘文博表示:“春节过后,我们将开展关键农时季节基层行活动,组织农技人员包省联片,深入主产区、深入主产县、深入田间地头,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田、落实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