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实体化运作迎来五周年的重要时刻,一场盛大的周年庆大会在上海市金山区举行。本次大会由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大会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地呈现了“6 + 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的回顾与展望。这不仅让与会者深切感受到产学研深度融合所带来的非凡影响力,也引发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以及水稻育种行业内人士的深入思考。
“6 + 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是由韩斌、李家洋、胡培松等6个院士专家团队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作为育种行业产学研融合模式创新的典型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6 + 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的实体化运营备受各方关注。
记者在年会期间了解到,自“6 + 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以来,安徽荃银高科的营收实现了大幅增长,从最初的7亿多元攀升至40多亿元。而成立5周年的上海中科荃银也成绩斐然,营收突破了5000万元,净利润达到了500万元。
记者观察发现,在此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荃银创新人才奖学金”为14位获奖研究生举行颁奖仪式,到联盟实体化单位开展系列科研及种业企业签约活动;从联盟启动重大新品种服务全国“百万亩”粮食丰产行动,到举办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种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再到以“新视角看种业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联盟第四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活动,无一不彰显了联盟对产学研融合的执着追求。
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玉表示,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联盟已经由最初的“6 + 1”成功扩展为“9 + 1”,并构建了面向未来的设计育种体系。其联盟实体化运行模式的核心内涵就在于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只有建立健康的研发体系,才能够真正推动市场与资本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完善的科企合作制度来消除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才能够切实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