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切入点。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着重强调:“要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率先在县域内达成城乡融合发展。”“率先”这两个字,明确了县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与行动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县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总书记就提出“要打破城乡分割的规划格局,构建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规划管理和实施体制”。从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到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再到此次强调“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对县域的重视始终如一,县域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也愈发清晰明确。
“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现了对县域内涵和城乡关系的深刻认知。县域并非多个乡村的简单相加组合,也不是与城市对立的空间概念。从行政区划角度看,县域拥有最为完整的基层政权;从经济层面而言,县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所以,县域是城与乡的结合点,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重要载体,这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我国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覆盖全国7亿多人口、90%的国土面积,只有在县域范围内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才有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达成这一目标。
“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基于当前发展阶段做出的科学论断。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国人口规模庞大,城镇化进入下半程后,就近城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可能完全依赖大中城市。实际上,就近城镇化的门槛和成本相对较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县城已成为许多农民工就业安家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能脱离县域、城镇孤立发展乡村,而要跳出乡村看乡村,要补齐乡村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离不开县域对资源要素的统筹协调。可以说,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这两大战略的最大交汇点就在县域,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必然首先聚焦县域。
“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蕴含着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方法。城乡融合发展要尊重城乡功能差异,将二者联结成一个互促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共同体,做到“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这就意味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抓住县域这个关键,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道路。一方面,要以人民为核心,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县域发展的着力点。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县域已经积累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各地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各不相同,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要多考虑当地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本地资源禀赋能够支撑何种发展,走出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县域统筹。坚持城乡一盘棋,通过县域城乡一体规划建设,强化对镇域村域的服务带动作用,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县域要深刻理解自身在这一发展进程中的定位,更加积极主动作为,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好先锋和主力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