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月4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度总结考评会于云南省普洱市盛大召开。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在会上作了2024年工作述职报告,她深情回忆了长达17年的马铃薯体系工作生涯。金黎平表示,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体系专家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全体体系专家的共同努力,做到了不负初心、不辱使命,体系工作给她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
据悉,2024年,马铃薯体系聚焦“马铃薯种业创新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和“马铃薯旱作绿色智能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以及重大病虫害应急技术研发,精准瞄准全产业链瓶颈,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该体系在这一年取得了丰硕成果,育成登记新品种38个,研发新技术48项、新设备14台套、新工艺3项、新产品6个,获批标准36件、新品种权18件、软件著作权16件,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11人、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像陇薯7号、中薯早35等优良品种,以及自走式收获捡拾机等一批成果的研发应用,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积极开展集成创新技术示范与推广,有效引领产业绿色发展。在全国主产区精心筛选出主推品种51个,集成示范主推技术27项,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1509.76万亩。此外,还培训基层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民36033人次,提供技术咨询2607次、应急性技术服务493次;对接服务企业230个、扶持品牌70个,参与3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工作,示范新品种新技术6.25万亩,推广119.0万亩,为通过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强化产业发展咨询,为支撑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累计开展产业调研602次,向农业农村部提交调研和预测等报告34份,为地方政府提供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46份,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科学施策。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龙熹代表农业农村部对马铃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进行了考评。她指出,在金黎平首席的带领下,马铃薯体系经过17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培养了一批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团队,示范和推广了一批集成技术、优良品种和实用装备,有力支撑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实现总产增加从依靠面积扩张到单产增长的高质量转变。她希望马铃薯体系进一步梳理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凝练重点任务,强化资源集聚,加强队伍建设。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科技规划处副处长王琳认为,首席科学家金黎平以热忱之心、为民之心、自强之心,带领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64名体系专家,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动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中体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担当。她希望马铃薯体系在新任首席科学家徐建飞研究员的带领下取得更大成绩,并就下一步体系做什么、怎么建、个人如何融入体系进行了交流。
会议协办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朱书生介绍了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和云南农业大学工作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张圣平表示,蔬菜花卉研究所作为马铃薯体系研发中心依托单位,将继续大力支持体系工作,为首席科学家工作提供充分保障条件。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