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

行业动态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

阅读数:7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2024年,夏粮旺季收购量达到1500亿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130亿斤,新季秋粮收购工作也在平稳有序地推进。目前,全国共有6.8万家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超过170万吨。同时,全国已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产粮大县的全覆盖。12月25日至26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会上指出,过去一年里,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积极采取措施,着力稳定市场、强化储备、严格监管、增添动能、保障安全、凝聚合力,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物资储备实力也有所增强,管粮管储的规范化水平持续提高。 

  全年粮食收购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相较于上一年增加了221.8亿斤,首次突破1.4万亿斤的新台阶。刘焕鑫介绍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统筹兼顾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工作,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打好主动仗和组合拳,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的支撑作用、有关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粮食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及预期管理的引导作用,切实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高达1500亿斤,秋粮收购的进度也比往年更快。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新季秋粮收购量已经超过3700亿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快了约10%。南方地区的中晚稻收购工作已接近尾声,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玉米收购则进入了高峰期。各类市场主体的购销活动十分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各地都认真落实了抓好辖区粮食收购的主体责任,提前研究制定应对预案,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举措,积极优化收购服务。预计今年粮食收购量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连续2年稳定在8000亿斤以上,全年粮食收购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粮食收购过程中,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了有效的托底作用。自中晚稻上市以来,河南、江苏、黑龙江和安徽等地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目前已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00多亿斤,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售粮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要继续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工作,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加大储备粮收储轮换的力度,充分发挥其稳预期、稳市场的关键作用;重点企业要继续履行好社会责任,积极服务服从粮食宏观调控,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各地尤其是粮食主产区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组织引导各类粮食企业入市收购、增建库存,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的情况。

  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深入推进

  “美豫粮油”“齐鲁粮油”“皖美粮油”等各地积极打造的公共品牌不断涌现,推出了品类丰富的优质粮油产品,推动“好粮”“好油”能够卖出“好价”,为百姓的餐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2017年首轮优质粮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21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支持各地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已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500多个;扶持好粮油示范县389个、示范企业1200多家,全国产粮大县优质粮食增加量超过5000多万吨。

  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聚焦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和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积极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自“六大提升行动”实施以来,统筹财政资金350多亿元,在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满足百姓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入统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万亿元。各地精心打造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近40个,加快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刘焕鑫表示,明年要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眼于粮食流通提质增效,突出抓好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提升、粮食物流加工企业发展、粮食品牌建设、粮食节约减损等工作,大力推动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粮食节约减损取得新的成效

  节约粮食就相当于增产。近年来,国家通过投资引导,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近1000万套;指导做好粮食产后短期储存工作,逐步消除“地趴粮”现象;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宣传和指导服务,使得我国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左右。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积极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2023年减少粮食损失超200万吨。

  与此同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大力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积极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使得粮仓气密、隔热等关键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亿吨,“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有粮库得到了广泛普及应用。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5500万吨。据调查,我国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的合理预期范围内。

  刘焕鑫表示:“明年要抓好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物资储备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粮食稳价调控机制、健全粮食产后节约减损长效机制。”要开展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分生态区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应用,推动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发布节粮减损典型案例,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和“大国储备”。

东莞菜篮子  黄江扎实推进节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标签: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