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东莞613个村(社区)增绿行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行业动态

东莞613个村(社区)增绿行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阅读数:9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下一站,陈屋。”当地铁2号线稳稳停靠在陈屋站,一个宛如隐匿于尘世喧嚣中的“绿美古树乡村”,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891cc922aca247ee8a5fa6ada061e3ae.jpg

  在厚街陈屋社区,这份独有的“绿美”韵味,仿佛是岁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增添了浓厚的历史痕迹。厚街镇陈屋社区目前在册的古树名木共有1株,属于三级古树,此外还有17株后备古树。这些古树均已全部登记建档,并且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相关部门会定期开展巡查养护工作,挂牌保护率达到了100%。

  不只是陈屋社区,今年以来,东莞提出了一套全面且细致的绿美乡村建设标准清单。其中包括适用于全市村庄的“标配版”和适用于省典型村提标建设的“高配版”。这一清单就像是一份精准的指南,指导各村(社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动见缝插绿,全力打造绿与美完美结合的村庄。

  如今,东莞613个村(社区)的乡村绿量正在稳步增加,乡村的自然生态得到了合理的保护与利用,农村的人居环境也在持续改善。一幅幅以“绿”为主题的乡村新画卷,正逐步在东莞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从“家家美”到“村村美”

640(1)(1).jpg

  近期,为了激励和动员广大妇女及家庭持续参与“美丽庭院”建设,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了一批省级“美丽庭院”户、省级“美丽庭院”典型户以及省级“美丽庭院”村。其中,东莞共有横坑社区等3个村(社区)成功上榜广东省“美丽庭院”村,50户家庭上榜广东省“美丽庭院”户。

  “欢迎大家来到横坑社区,今天由我为大家介绍横坑社区的‘美丽庭院’工作……”作为“广东省美丽庭院村”,寮步镇横坑社区精心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讲解员、巾帼志愿讲解员、小主人志愿讲解员共30多名讲解员组成的讲解队伍。同时,社区培育了60户美丽庭院,这些庭院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珠成链形成了连片示范带。

  钟妙轩是土生土长的横坑人,也是美丽庭院“初夏小舍”的创始人。曾经,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全职妈妈。随着小孩逐渐长大,她租下一间旧房子,用心装扮成美丽庭院——初夏小舍,并经营着自己擅长的美食。

  每天闲暇时,她都会静静地打理自己的小花园。花园里种满了她喜爱的三角梅、爆竹花、蓝雪花、康乃馨等各种花卉。让她最为欣喜的是,客人们也对她的小园子喜爱有加。客人们坐在花园里,喝着饮品,欣赏着微风中摇曳的小花,兴致高涨时还会拿出手机拍下照片,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一草一木皆有韵,一步一景总关情。走进横坑社区,像“初夏小舍”这样的美丽庭院还有60户。村民们结合自家房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翻新装扮,形成了一条“美丽庭院”连片游览路线,这无疑是“家家美”到“村村美”的生动实践。

  不仅仅是横坑社区,在厚街镇陈屋社区的“美丽庭院”中,你可以品尝到一碗充满幸福与甜蜜味道的广式糖水;在南城街道水濂社区的“美丽庭院”里,你能够品尝一杯香浓的咖啡,与不远处的水濂山景相伴,享受那份宁静与惬意;在东坑镇丁彭黄片区,桃喜小院里常常坐满了休息乘凉的村民,他们在绿意盎然的小院里品尝着“手作”美食……

  从“家家美”迈向“村村美”,截至目前,东莞已成功打造138个美丽庭院示范村(社区),培育了5992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同时,还组建了131个美丽庭院导师团,吸纳了园艺设计、家庭收纳等专业人士1083人。

  东莞还积极引导大学生、返乡青年等群体,充分利用闲置庭院发展庭院经济。打造了一批集美食小吃、咖啡茶饮、特色民宿、非遗手作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网红小店,将庭院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变成了增收的聚宝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从“细节美”到“全域美”

  一踏入东莞道滘镇大岭丫村,人们便会立刻被那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和充满生机的滨水景致所深深吸引。

  一条笔直的中心路两旁,汇聚了农田景观、水岸枫林、碧道公园等丰富的场景。不仅如此,这里还集观光休闲、特色商业和乐活街区于一体,形成了一种以美丽田园为灵魂、村落格局为骨架、艺术文化为底蕴的绿色、美丽且宜居的新农村风貌。

  作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范村,大岭丫村以“实”为笔,精心绘绿添美。通过规划先行,让村庄实现了从“细节美”到“全域美”的华丽转变。

  “我们在2018年就开始对整个村庄进行规划。”在大岭丫村党委副书记刘日明看来,绿美村庄的建设,规划先行至关重要。刘日明边说边拿出了大岭丫村的种树节点规划图。只见规划图上清晰地标注了树木种植的具体位置、实际面积、树的种类以及种植的具体时间等详细信息。

  如今,在大岭丫村,古树、小桥、流水相互映衬,原本“脏乱差”的田地实现了“华丽变身”。诗意般的美丽田园和滨水空间展现在人们眼前,每走一步都能欣赏到不同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一幅青绿山水画中。

  从“细节美”到“全域美”,除了规划先行外,还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我们会请专业的设计院对社区进行整体设计,后续再细化细节施工。”陈屋社区党委委员陈伟明分享了“增量”经验。他介绍,陈屋社区还会不断学习关于绿美乡村生态建设的先进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工程建设。

  据了解,从2023年开始,陈屋社区就着手利用村旁的闲置地进行改造。社区打造了一批乡村景观小品,并重点对三角公园、陈屋广场、聚福小公园进行了提升。同时,因地制宜地利用闲置宅基地、边角地等,打造了11个“四小园”。此外,陈屋社区还对现有的两个鱼塘进行了升级整治,对太平西路鱼塘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清理,清除了淤泥垃圾,整治了水质,并种上了荷花。

  现在的陈屋社区,在晴朗的白天,绿树成荫,送来阵阵凉爽,鸟语花香,仿佛在迎接每一位到来的客人。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结伴健身,老人们或在观景亭内纳凉,或在古树树阴下闲话家常,画面和谐而欢乐。夜幕降临,社区内鱼塘里的喷泉水花四溅,四周的装饰灯五彩斑斓,旁边的茂密树木在灯光的映射下影影绰绰,远远望去,仿佛一幅亮丽的油画。

  让“好风景”变“好钱景”

f169fe2c-ca6b-4bc9-bf6e-a1d720021145.jpg(1).jpg

  咖啡馆、采摘园、村史馆、文化长廊……走进南城街道水濂社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多业态休闲文旅画卷正徐徐展开。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水濂社区有自己的妙招。“靠的是休闲文旅。”南城街道水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伟光介绍,绿美乡村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水濂社区拟围绕“休闲文旅”为主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生态优势。

  水濂社区通过招商引资或资源整合的方式,引进休闲旅游项目和都市型生态农业,积极开拓生态观光旅游产业,盘活集体闲置土地,不断拓展社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生态的“绿色财富”转变为发展的“绿色引擎”。

  目前,水濂社区已经建成两条美丽乡村特色游径。一是利用水濂河观景绿道串联圣茵园科普基地、水濂山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南城农业特色园、九里潭草莓园等田园景点,打造了一条展示山水农田生态风采的寻山赏水游径;二是利用客家文化、红色景点等打造了一条民俗风采和人文历史的文客风尚游径,该游径串联大雁塘历史文化街区、水濂小镇拓展基地、水濂村史馆、瓜田岭文化长廊、水濂烈士纪念碑等人文景点。

  “环境改善了,人流多了,我们的租金也高了!”生活在水濂社区的居民李先生对社区的绿化工作竖起了大拇指。近年来,随着水濂社区环境越来越好,他的自建房不仅不愁租,租金还实现了上涨。

  无独有偶,绿美乡村建设后,清溪镇铁场村村民也回乡开了一家名叫“泉鸣山居”的民宿。“我们一到节假日基本满房,客人基本是深圳那边过来的。”民宿负责人朱国祥表示。

  背靠山林、拥有屋顶泳池的泉鸣山居坐落在铁场村内,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里是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作为东莞唯一没有工厂的行政村,铁场村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在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积极招引“耕山小寨”“云溪·桃花源”“大湾区时代玫瑰谷”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落地,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华丽蝶变。铁场村凭借侧重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顺利入选了清溪“百千万工程”的6个典型村之一。

  绿了便美了。截至七月底,东莞市镇村三级共投入资金约10266万元用于乡村绿化,其中市镇财政资金4513万元,村集体投入4834万元,社会筹措资金919万元。

  不仅如此,东莞还组织发动超16.4万人次参与植树活动,全市涉农村(社区)种植树木逾17.72万株,完成年初植树计划的155%。全市共有33个村(社区)新种树木超1000棵,全市共有56个村(社区)新种树木超500棵,全市95%的村种植不少于100棵乔木,其中第一批15个省典型村共种植树木1.88万株。

  规划先行、财政投入、全员参与……东莞的绿美乡村生态建设实现了从“细节美”到“全域美”、从“家家美”到“村村美”的跨越。最终,好环境吸引了好项目,带动了好就业,也让“好风景”成功变成了“好钱景”。

  来源:南方日报

东莞菜篮子  市镇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联合指导道滘早稻种植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