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段时间,气温波动频繁,导致荔枝出现出花延迟、花量稀少、花穗短弱等现象,给东莞的荔枝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日前,东莞市农技办特别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建国,在东莞市厚街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荔枝保花保果管理技术培训班。此次培训采用“现场培训 + 视频直播”的创新形式,现场指导荔农科学管理荔枝的花期和果期。除了现场有 40 多名荔农参与培训外,通过“莞邑农业”视频号观看直播的人数接近 1000 人,有效扩大了培训范围,增加了受众覆盖面,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
据相关调查显示,今年东莞市荔枝成花率整体偏低。其中,早熟品种妃子笑的成花率约为 70%,中晚熟品种观音绿的成花率约为 50%,冰荔、岭丰糯、仙进奉等品种的成花率大致在 20 – 30%,而主产品种桂味、糯米糍的成花率普遍在 10%左右。
李教授在培训中介绍了全国荔枝主产区的成花情况,并结合东莞荔枝生产的实际状况,着重强调了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现有花穗的保护。这些措施包括控冲梢、杀小叶,喷施叶面肥,施壮花肥以及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同时,要根据不同荔枝树的树势和生长阶段,采用控穗疏花、放蜂授粉、保果壮果等相应技术手段,以此来努力提高今年荔枝的收成。
培训结束后,农技服务“轻骑兵”组织荔农前往荔枝园实地查看荔枝的成花情况,并安排他们与省市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李教授耐心且详细地解答了荔农提出的多个疑难问题。本期培训的及时开展,对于东莞市荔农做好荔枝的促花保花、保果壮果工作,以及夺取今年荔枝的良好收成,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市农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