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开春治水绘就助农减灾利民“水画卷”

行业动态

开春治水绘就助农减灾利民“水画卷”

阅读数:12 时间:2025-03-19 来源:admin

  春回大地之际,记者于多地走访时发现,水利建设在开年便按下了“加速键”。国家水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防灾减灾工作未雨绸缪地开展,河湖生态治理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多地齐心协力,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国家水网建设稳步推进

  在晋陕峡谷,黄河水在深涧中奔腾不息。在黄河山西吉县段,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支洞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爆破掘进作业,目标是确保导流洞支洞在3月中旬全部建设完工。”中国水电十四局古贤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贺大松说道。

  古贤工程是自2001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之后,黄河干流上建设的又一控制性骨干工程。待工程全部建成后,它将对黄河水沙关系的调节起到关键作用,能极大地改善晋陕两省的水源条件,优化区域水资源的配置。

  展望2025年,多项水利工程建设都在有序推进,国家水网工程体系将更加完善。

  在湖北,在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将进一步提升北方受水区供水的稳定性;在四川,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能够有效保障198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在广西,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为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奠定基础。

  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按照“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要求,进行联网、补网、强链,全面建设安全韧性的现代水网。

  水利投资的落实到位,是国家水网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障。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进一步巩固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新格局,持续拓宽投融资渠道。

  聚焦防灾减灾谋划在先

  防范凌汛,是冬春交替时节水利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黄河内蒙古河段进入开河期,水利部和地方水利部门全面进入防凌关键期的工作状态。

  “预测今年开河期气温总体偏高,若后期气温急剧上升,容易形成较大的凌汛洪水过程。”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正通过科学精细地调度骨干水库、强化堤防巡查防守和浮桥栈桥管理,确保黄河防凌和人员的安全。

  解决当下的隐患需要集中发力,而预防全年的灾情更需要未雨绸缪。

  “要充分认识到2025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的严峻复杂形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在水利部近期召开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如此提醒。

  近日,天津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该平台汇聚了全市大部分水库、堤防、水闸、雨量站、水位站,以及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共享的约50类数据,基本实现了“一屏感知全市水系态势”。

  在防灾减灾方面,科技是关键。“水利一号”卫星预计在今年汛前投入使用,15.4万处报汛站点已完成建设。基于“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的系列成果,今年汛期水利智能感知能力将显著提升。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将继续推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为水利治理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的支撑。

  河湖生态复苏久久为功

  在浏阳河畔的普迹镇,近年来发生了诸多变化。昔日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沿岸1000米范围内的养殖户实现了退养,河岸上的步道崭新,绿树成荫。

  “现在好多人来河里游泳!”看到记者,居民老周满脸笑容,说话中气十足。

  浏阳河能够焕然一新,得益于治理与管理的共同发力。“我们通过源头控污、集镇截污、农村减污,狠抓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湖南省浏阳市普迹镇党委书记赵舟飞介绍,“在制度层面,配优配强民间河长,创新实施河长、林长、田长‘三长合一’巡护机制。”

  浏阳河的生态蝶变,是我国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各地构建以河湖为轴线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水质得到改善,风光更加美丽,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河湖生态环境的复苏,事关民生福祉。据水利部统计,自2024年以来,1.4万公里的河流得到了有效修复、保护和治理,妨碍河道行洪、侵占水库库容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治理,水域周边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前不久,京杭大运河2025年全线贯通补水全面启动。补水计划将持续至6月底,这将为华北地区的河湖生态增添更多亮色。

  以水为笔,美丽中国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新的一年,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

东莞菜篮子  全国区域协作帮扶工作会议于云南大理祥云县举行
标签: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